首页 > 精选解答 > 股权精选解答 > 股权转让手续费多少

股权转让手续费多少

时间:2024.05.15 标签: 公司经营 股权 阅读:1034人
律师解析:
视情况而定,股权转让过程中,转让方需要交纳各种税费
如果转让方是个人,要交纳个人所得税,按照20%缴纳。
股东依法转让出资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股权转让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如果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

该协议书具体应当写明转让方和受让方的信息、公司信息、转让股权比例、转让价格及价款支付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然后双方签字,写上日期即可。......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隐名股东怎样才能确认为公司股东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无效,且不能保护此种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利。

    播放量:1201 2022-06-15
  •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因违反《民法典》的规定被认定无效。

    播放量:1034 2022-06-15
  • 隐名股东有哪些权利

    彭彦林律师

    隐名股东,是指处于特定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等法律文件中并不显现其名字的投资人,对应的是显名股东。显名股东实际上是隐名股东的代持人,显名股东在公司的权利实际效果都归于隐名股东。因隐名股东为实际出资人,根据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协议,投资收益应当归隐名股东所有。

    播放量:455 2022-06-09
张雄涛律师

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

张雄涛律师,中共党员,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副书记、执行主任。具有律师、美国注册法务会计师、高级企业合规师等资格。现任北京市东城区律师协会代表,东城区律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代理的李某诉天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荣获2019—2021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张雄涛律师自执业以来,在金融证券,税务,合同,债权,公司等民商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

咨询该律师
  • 股东代表诉讼的条件是什么

    1504人阅读

    股东代表诉讼需符合严苛条件。一是公司合法权益遭非法侵犯且公司未有效维权;二是原告须有资格地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特定股东才行;三是股东应先书面请求监事机构或监事、董事会等起诉,被拒、30日无行动或情况紧急时股东才能以自己名义起诉,其目的是保护公司整体利益且要遵循规定条件和程序。

  • 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是什么

    1688人阅读

    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对象主要有公司内部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违规致公司受损者)以及公司外部侵权致公司受损的行为人。同时,股东发起代表诉讼前一般要遵循特定前置程序,特殊情形如紧急情况除外。

  • 股东代表诉讼被告是谁

    1987人阅读

    原告代理诉讼对象常为损害公司权益的董监高、第三方或控股股东等。具体而言,董监高违法违规或违背公司规章损害公司利益、他人侵权致公司经济损失、控股股东利用关联关系侵害公司利益时,这些主体可能成为被告,确定被告关键是找出损害公司利益者。

  • 股东违反公司规定怎么办

    1157人阅读

    股东违反公司内部规定时处理方案需依实际情况判断。若触犯公司章程规定的权利义务,公司可依章程追究,如要求纠正、承担经济损失;若损害公司整体利益可起诉要求赔偿。还需查阅股东间协议按约定处理。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制裁,要重视证据搜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