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犯罪辩护精选解答 > 监狱亲情会见怎么申请

监狱亲情会见怎么申请

时间:2024.05.02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阅读:990人
律师解析:
监狱亲情会见申请的具体程序是,家属到达监狱关押点后,按照监狱指示来到会见室。
排队登记,出示身份证,申请会见。
登记后,在大厅集合,等待监区将服刑人员带来会见。
法律依据:
《监狱法》第四十八条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违反刑法的行为是犯罪。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

王奎律师
王奎律师
13592500257
咨询我

骂警察犯法,涉嫌公然侮辱他人,妨碍执行公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例。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

王奎律师
王奎律师
13592500257
咨询我

我国现行宪法制定的基本原则有: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

王奎律师
王奎律师
13592500257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胡静律师

    (1)客观行为不同,伪造货币即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制造假币,其中不包含有真币的成分;变造货币即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面额增大或张数增加。(2)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伪造货币刑法没有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变造货币则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播放量:1454 2023-06-06
  • 聚众斗殴与聚众扰乱社会有什么不同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491 2022-06-15
  •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吗

    杨少宁律师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对于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贿赂也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

    播放量:1261 2022-06-15
王奎律师

河南良承律师事务所

王奎,河南项城人,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法律硕士,经济学学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业务领域:擅长处理合同纠纷的诉讼及非诉业务,擅长沟通协调家事纠纷并能高质量办理相关诉讼案件,对于金融保险类案件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处理各种不良资产方面有着独到的处理方式。目前处理民商事领域纠纷上千起案件。善于刑事辩护,对于各类刑事犯罪及辩护业务较为专业。拥有丰富的法学理论研究履历和实务诉讼操作经验,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屡屡获得当事人的认可。

咨询该律师
  • 不知情的情况帮人转账怎么办

    1752人阅读

    在不知情下协助他人转账可能涉及多种法律情形。若资金合法且单纯帮忙转账,一般无法律问题;若事后发现资金来源非法,可能被司法机关调查。被调查时要积极配合,提供不知情证据。若无法证明不知情,可能被判定协助违法犯罪,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帮忙转账前应确认资金来源和用途合法性。

  • 帮信罪的违法所得是不是获利金额较大

    1009人阅读

    在帮信罪范畴中,违法所得与获利金额较大并不完全等同。违法所得包含实施帮信活动取得的所有财物,有直接与间接收益,如服务费用、报酬、差价等。“获利金额较大”可能是判定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考量要素。司法机关认定违法所得数额及情节会综合资金流水、危害后果等因素,“获利金额较大”界定标准各地或有不同。

  • 什么情况下属于寻衅滋事罪名

    1583人阅读

    寻衅滋事罪存在多种情形,包括随意殴打他人且情节恶劣,如多次无故殴打或用残忍手段殴打;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且情节恶劣,如长期滋扰式追逐拦截;强行拿取或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且情节严重,如多次索要财物数额较大;在公共场所制造事端致秩序严重混乱。只有达到相应程度才构成此罪,判定会综合多因素。

  • 过于自信过失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在哪

    1502人阅读

    “过于自信过失”指行为当事人预见到行为可能造成危险后果,因盲目自信能应对风险而忽视防范措施,如超速驾驶酿悲剧;“间接故意”是明知行为可能致害仍放任事态发展,如高处扔重物不顾他人安危。二者差异在于对危害结果的态度,前者主观想避免且有阻止行动,后者不反对危害结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