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家庭暴力精选解答 > 怎么做验伤报告

怎么做验伤报告

时间:2024.05.18 标签: 婚姻家庭 家庭暴力 阅读:970人
律师解答:
先报警。
律师解析:
报警,然后向公安机关申请做伤情鉴定
然后凭借公安机关出具的伤情鉴定委托书,前往相关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司法机构鉴定完毕后就会出具相应的验伤报告。
法律依据: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二条
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核对并记录鉴定材料的名称、种类、数量、性状、保存状况、收到时间等。
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材料有异议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
本通则所称鉴定材料包括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比对样本材料以及其他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鉴定资料。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态度冷漠、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

被家暴首先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马上拨打110报警,向公安机关求助。去医院做验伤鉴定,保留证据,向法院起诉。家暴属于虐待,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需要受害人自己去法院起诉。......

1、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2、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3、收集相关证据,起诉进行离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因家庭暴力离婚孩子应该归谁

    万鹿勇律师

    可以先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起诉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一般是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孩子归谁抚养首先是看你们双方是否都想要孩子,还是只有一方想要,如果只有一方想要,只要协商就可以了。如果都想要,就由法院判决,孩子抚养权的归属。

    播放量:998 2022-06-09
  • 什么是家庭暴力

    万鹿勇律师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心理、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其实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了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的通常都被认定为家庭暴力。

    播放量:600 2022-06-09
  • 妇女遭受家暴怎么维权

    万鹿勇律师

    1、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2、对于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应当及时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3、施暴造成受害妇女轻微伤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给予施暴方治安管理处罚,如警告、罚款、拘留。

    播放量:957 2022-06-09
邵如阳律师

江苏联盛(上海)律师事务所

邵如阳律师(18994700001 )合伙人律师, 办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刑事案件 执业前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高速管理处多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作风稳健 从业以来成功代理多起重大知识产权类侵权案件,银行经济类案件等诉讼案件 上百起刑事案件

咨询该律师
  • 家暴判刑标准是什么

    1190人阅读

    家庭暴力涉嫌犯罪的量刑要根据实际情况裁决。若涉及轻微伤情及更重情况可判故意伤害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束;致人重大损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受害者死亡,或用残忍手段致人重伤且严重伤残,刑罚可能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终身监禁甚至死刑监禁。

  • 偶尔打人算家暴吗

    1756人阅读

    偶尔打人不一定算家暴,需依实际情况综合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暴有特定界定。未达持续性、经常性,且未造成实质伤害的偶尔打人难认定为家暴;但造成身体伤痛或严重精神恐惧的偶尔打人可能被认定。判断家暴要考虑频率、伤害程度及身心影响等,有疑问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 女方家暴离婚可以要求哪些补偿

    1402人阅读

    女方因家暴离婚可获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要在离婚诉讼中一并提出。物质损害赔偿涵盖医疗费、护理费等,精神损害赔偿用于抚慰精神创伤。索赔需充分证据,如医院诊断证明、报警记录、证人证言等。法院依家暴程度等判定赔偿金额。面临家暴离婚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 怀孕被家暴怎么让他坐牢

    1195人阅读

    孕妇孕期遭遇家庭暴力,应立即报案并保存报警、出警记录,接着找医疗机构救治获取诊断证明。若伤害达轻伤及以上,行为人可能涉故意伤害罪。受害方可选请公安调查,也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家暴事实是离婚诉讼争取权益关键证据,要注意收集保留照片、录像、通讯记录等相关证据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