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人阅读
民事起诉过程中,一般被告能知晓原告基本信息。原告起诉需向法院递交含自身基本信息的起诉状等材料,法院会将材料送达被告。但特定情形下,如涉及个人隐私,原告可申请不公开部分信息,不过要符合法定条件且经法院严格审查批准。总体而言,被告是否知晓原告信息因案而异,受法律规定和法院处理方式影响。
1051人阅读
在中国,涉及3000元的纠纷,无论是民事纠纷(如民间借贷、合同违约、侵权损害赔偿等)还是刑事案件(如盗窃等可能涉及的罪名),只要满足相应条件,法院都会审理。民事纠纷需满足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等起诉条件,不同性质案件的程序和证据要求有别,可据具体情况通过诉讼或其他法律途径解决。
1080人阅读
原告被传票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按撤诉处理,但被告反诉时不影响反诉进行;若原告因不可抗力等不可归咎自身事由未按时到庭,经法院准许可延期审理。法院会结合具体情形作出处理决定,旨在保障诉讼程序合法开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1270人阅读
网络诉讼流程中,当事人是否出庭依具体情形判断。简单、事实清且法律适用无争议的案件,可通过在线庭审完成诉讼,当事人无需出庭;复杂、需大量质证或法律分歧大的案件,当事人通常要出庭,以保障权利、助法庭查明真相。法院会综合考量决定,当事人应配合,特殊情况需提前申请获批准才可不出庭,要依具体案件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