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劳动合同法82条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82条规定是什么

时间:2024.05.21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922人
律师解析: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5000元工资应交0元的税。把工资数扣去5000(免税),把结果找到对应的档数,按注明的税率乘好,最后减去速算扣除(元)这一档的数。按照新个税标准计算,起征点调整为500......

刘双律师
刘双律师
18381082162
咨询我

10月个税起征额变更为5000元,则工资4000便不需要缴纳个税。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等于工资薪金所得减去免征额然后乘以适用税率最后减去速算扣除数。......

刘双律师
刘双律师
18381082162
咨询我

可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三)法院判决、裁定......

刘双律师
刘双律师
18381082162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刘双律师

四川国柱律师事务所

刘双,专职律师,2018年担任温江区某社区法律顾问被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担任成都市某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执业期间主持调解和代理大量的民商事法律诉讼案件及非诉案件,包括建工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股权纠纷、企业法律顾问等。刘律师为各单位提供专题法律知识培训。 刘双律师始终秉承:案件有难易之分,但绝无大小之分。对于每一-件案件,以责任心、专业水平和热情,尽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咨询该律师
  • 固定期限合同辞职有工资吗

    1756人阅读

    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员工正规离职可享薪资福利。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劳务,雇主就要按契约规定发薪。但员工未经批准离岗致雇主经济损失的,雇主可能有权要求员工作出相应赔偿。

  • 固定期限合同离职要扣工资吗

    1375人阅读

    签订固定期限合同后的离职,按法定准则原则上不应扣员工薪资。只要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离职程序、履行义务并完成手续,雇主就无权扣薪。若提前通报离岗且工作交接未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公司应全额发放员工应得薪资。

  • 劳动合同到期了续签可以降工资吗

    1298人阅读

    劳动合同到期续签时,用人单位一般不能单方面降薪。工资是合同重要条款,变更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书面记录。若未经同意降薪续签,劳动者可拒绝并要求经济补偿,因其损害劳动者权益。但存在特殊情况,如企业经营遇重大变化、履行法定程序(如与工会等协商),在合理范围调整工资可能被认可。

  • 直播公司拖欠工资六天怎么办

    1002人阅读

    直播公司拖欠工资达六天,应先与公司沟通协商,要求尽快发薪,同时保留沟通记录作为维权证据。若沟通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提供劳动关系证明。也可申请仲裁,时效一年,要提交相关证据。若公司仍不支付,可通过法律诉讼解决,要求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