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0人阅读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手段,嫌疑人、被告人缴纳保证金或找到保证人后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行动并配合案件侦查等。收监是将被取保候审者再次关押至监管场所,原因包括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如未经批准离开居住市、县、干扰证人、毁灭伪造证据等,还有司法机关认为其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取保候审无法防止社会危险性时也会收监。
1978人阅读
在检察院阶段,退赃对量刑有积极作用,但不一定能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如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案件性质与情节严重程度等。若案件性质轻,或虽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无社会危险性,退赃后检察院可能批准取保;若案件恶劣、嫌疑人社会危险性大,即便退赃也可能不被批准。
1889人阅读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强制手段,法律未明确撤案最快时间。从法律规定看,侦查中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如犯罪过追诉时效、嫌疑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等,应立即撤案。但实际撤案受案件复杂程度、证据收集等多种因素影响,简单案件可能在取保候审后短时间撤案,复杂案件则可能需数月甚至数年。
1132人阅读
在中国法律里,保释对应概念是取保候审,它是刑事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对未判决的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采用的刑事强制措施。而拘役是刑罚,若经审判确定刑罚为拘役2个月后,就不能再用取保候审(保释)。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要在拘役所或看守所等执行场所执行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