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言语间接威吓没有造成实际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不一定会构成刑事犯罪,但要是威胁到了他人的人身安全、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生产,而且这种威胁出现的频率高、影响还很恶劣,也可能会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具体是否构成犯罪,法律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言论的具体内容、使用的手段、针对的对象以及造成的后果等等。特别是那些对受害者造成持续精神压迫和恐惧的行为,更容易引发法律的制裁。
根据我国刑法,非法侵入他人住所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若伴有威胁、恐吓等行为,可能涉及寻衅滋事罪或敲诈勒索罪。处罚取决于具体情况,如仅口头威胁且无重大影响,可能面临拘役或管制;若威胁严重或情节恶劣,可能判处有期徒刑。
视具体情况而定。报警后,由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一、不构成犯罪,但属于违法行为。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予以行政处罚;二、构成犯罪。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构成寻衅滋事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犯法。具体处罚是:其一、行为人言语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构成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恐吓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其二、不符合上述情况的,不构成犯罪,不会判刑,具体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言语威胁若对他人生命构成威胁,则违反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将受到拘留、罚款等严厉处罚。若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