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在
执行程序里,执行委托并非只能找律师。
当事人和
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到两名
诉讼代理人。
以下几类人员能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1.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他们经过专业法律学习与训练,熟悉法律程序和规定。
2.当事人的
近亲属或工作人员。
近亲属与当事人关系密切,了解其情况;
工作人员则对当事人业务较为熟悉。
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这些公民可能因所在组织的了解和信任而被推荐。
由此可见,非律师人员若符合上述条件,同样能接受委托参与执行事务。
但要留意,不同身份的
代理人存在差别。
律师等专业人士
法律知识丰富、技能娴熟,在维护当事人权益上可能更具优势;
其他代理人可能在对当事人情况的了解上有长处,但专业法律能力或许不足。
所以,当事人要依据自身具体情况,慎重挑选合适的代理人,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在执行程序中的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小朱与小李因
债务纠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小李偿还小朱欠款。进入执行程序后,小朱因事务繁忙无法亲自处理执行事宜。小朱的朋友小胡并非律师,但小朱想委托小胡作为执行代理人。小李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非律师不能担任执行代理人,双方为此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1、根据法律规定,在执行程序中,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除律师外,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等推荐的公民也能被委托。小胡若符合这些条件,是可以接受小朱委托参与执行事宜的。
2、不同身份的代理人在专业法律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小朱应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以更好保障自己在执行程序中的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