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朗律师事务所
陈竞静律师曾供职于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及相关金融行业,现主要致力于合同纠纷、房地产纠纷、婚姻继承、债权债务及劳动纠纷等相关民事诉讼的处理。从事律师业务以来,处理过某外籍人士在华的房产纠纷,标的额为千万余元、疑难债权债务纠纷数起、并为某保险公司进行保险业务诉讼代理数起,赔偿总金额高达近千万,另代理婚姻继承相关纠纷及劳动纠纷等多起,并担任北京信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我也爱你科技有限责任等多家科技公司的法律顾问,不仅获得了当事人在专业上的肯定,更得到了当事人对本人责任心上的首肯,因此被多名当事人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也为他们提供了法律服务。 对多起案件的处理,本人对律师这份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除了对法律应有信仰,还应该有一份职业道德的坚守,比起专业的法律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更能彰显一位专业律师的真正价值,相信案件本无大小,关键在于能否站在当事人角度,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合法权益,这样才不辜负当事人的信任。对于律师来讲,手里的是法律案子,但对于每一位当事人来说,这可能关系到他们最切身的利益,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因此,本人希望通过自己所长,让每位当事人不仅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更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与人文关怀。
咨询该律师单位犯罪是刑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或团体等机构实施的、违反法律并需承担刑事责任的严重违法行为。这种犯罪会扰乱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如果单位之间或单位与个人有共同犯罪故意并实施了行为,可能会构成共犯。比如,两个单位一起走私,就都被视为走私罪的共犯。
单位受贿罪中是否涉及共犯的问题单位行贿罪能否构成共同犯罪尚有待商榷。目前我国刑法仅就个别犯罪设置了犯罪主体须为两个及以上单位或个人的相关规定,然而对于单位共同行贿罪却并未作出明确规定。然而,若以单位作为行贿罪主体,则很有可能符合共同犯罪的标准。满足以下条件,单位共同行贿罪似可被认为是共同犯罪:1、首先,罪犯主体必须涵盖两个或以上单位或个体。
在判断单位受贿罪的共犯性质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双方是否有共同的受贿故意,就是说对单位行贿行为是不是清楚,是不是积极参与了犯罪活动,对犯罪后果是怎么想的。另外,还要看双方有没有共同的受贿行为,这包括策划、组织,甚至具体执行各个环节的行为。如果有个人在单位受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自己的积极行为推动了受贿活动的进行,那他一般会被认为是共犯。
单位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而共同犯罪的主体是自然人、犯罪集团。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不同,前者主体单一,承担完整责任;后者需两个以上主体,包括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刑法赋予单位主体资格的犯罪行为,有共同犯罪意图。中国刑法明确了单位共同犯罪的存在,如提供制造毒品原料的行为。审理此类案件时,依据刑法总则,区分主从犯并按其作用程度惩处,单位内部直接负责人和责任人同样适用此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