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1.首先要明确
担保方式,是一般
保证还是
连带责任保证。
这两者在承担责任的时间与条件上存在差异。
比如一般保证,需在主
合同纠纷经审判或
仲裁,并就
债务人财产依法
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
债务时,保
证人才承担责任;
而连带责任保证中,
债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未受清偿时,可要求保证人承担
保证责任。
2.务必了解被
担保人的信用状况及还款能力,防止为信用差或还款能力弱的人担保。
可查看其信用报告,了解以往借贷还款情况等。
3.签订书面
担保合同,详细明确担保范围、期限、责任等条款。
比如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
违约金等;
期限要明确起始与截止日期。
这样能避免日后
产生纠纷。
4.留意
担保期限,一旦超过此期限,担保人可能无需再承担
担保责任。
5.若被担保人有多个债权人,要保证担保在各债权人之间公平。
6.自身财务状况需能承受可能承担的担保责任,不然可能因担保影响自身生活和经济状况。
7.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担保行为合法有效。
案情回顾:小许应朋友小李请求为其债务做担保。小许未充分了解担保方式,也没摸清小李的信用和还款能力,便草率口头答应担保。之后债权人要求小许承担担保责任时,双方对担保范围、期限等产生纠纷,小许这才发现担保已超期,且小李还有多个债权人,担保情况复杂,小许担心自身财务受影响。
案情分析:1、小许未清楚担保方式,导致在承担责任的时间与条件上出现认知偏差,应事先明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
2、小许未摸清小李信用及还款能力,盲目担保存在风险,做担保前需全面了解被担保人情况。
3、小许未签订书面担保合同,致使
纠纷发生时无明确条款依据,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各项条款。同时,要留意担保期限,确保自身财务能承受责任,必要时咨询律师。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