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教唆犯构成
犯罪未遂,得有教唆他人
犯罪的故意,就是清楚自己的行为会让别人产生
犯罪想法,还期望或放任这结果出现。
实施了教唆行为,像劝说、利诱、威胁等,促使他人有犯罪意图。
被教唆人没实施被教唆的犯罪,这是区分既遂未遂的关键,若实施了,教唆犯就既遂。
教唆行为没得逞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比如被教唆人拒绝或被他人阻止。
案情回顾:小郑为报复仇人,想教唆小李去伤害其仇人。小郑通过威胁的方式,劝说小李去对仇人实施伤害行为,期望小李产生犯罪想法并付诸行动。然而,小李并未答应小郑的教唆,拒绝实施伤害行为。小郑认为自己的教唆行为合理且小李应听从,双方就教唆是否有效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1、小郑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其清楚自己威胁劝说小李的行为会让小李产生伤害他人的犯罪想法,且期望该结果出现,符合教唆犯构成犯罪未遂中
主观故意的条件。
2、小郑实施了威胁、劝说等教唆行为,促使小李产生犯罪意图,但小李最终未实施被教唆的犯罪,且是因小李拒绝这一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教唆行为未得逞,所以小郑构成
教唆犯罪未遂。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