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受理范围精选解答 > 去法院起诉人找谁

去法院起诉人找谁

时间:2025.02.09 标签: 诉讼仲裁 受理范围 阅读:1085人
律师解析:
在法院起诉时,你需要找立案庭的工作人员。
首先,你要前往法院的立案大厅,在那里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你提供服务。
他们会指导你填写起诉相关的表格,包括原告、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其次,他们会对你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保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如果材料存在问题,他们会及时告知你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
然后,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标的额等因素,立案庭的工作人员会将你的案件分配到相应的审判庭,并为你生成案件编号等相关信息。
最后,你需要按照法院的通知和要求,按时缴纳诉讼费用等相关费用,并准备好参加庭审等后续程序。
总之,在法院起诉时,找立案庭的工作人员是第一步,他们会帮助你完成起诉的相关手续和程序,确保你的诉讼能够顺利进行。

案情回顾:

小胡欲起诉他人,来到法院却不知从何做起。他在法院徘徊许久,遇到小李。小李告知起诉应找立案庭工作人员,小胡却质疑其说法,两人产生争议。最终小胡还是来到立案大厅,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成相关手续。

案情分析:

1、起诉时前往立案大厅找工作人员是正确的第一步,工作人员会指导填写起诉表格,确保基本信息完整。
2、工作人员对提交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保证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若有问题会及时告知补充修改。
3、根据案件情况分配到相应审判庭并生成案件编号,当事人需按通知要求缴费等,以保障诉讼顺利进行。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无论欠款额度大小,法院均应依法受理,因立案与金额无必然关联。但诉讼有成本,原告需权衡经济损失,司法资源也有限。目前虽无明确规定,但部分地区常以1000-3000元为立案基......

理论上具备起诉权利。实际操作中,提起诉讼需满足以下法定要求: 1.原告需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 2.明确被告对象及其具体信息。 3.提出清晰......

民事纠纷案件受理费用随诉讼总值波动,一万元以下固定50元,一万元以上的部分按比例收费,如1-10万按2.5%,10-20万按2%,以此类推,每阶段比例递减,最高不超过0.......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过失致人死亡如何解决

    刘欢律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播放量:500 2022-06-07
  • 股权确认有诉讼时效吗

    刘婉芬律师

    股权确认之诉有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期间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播放量:1214 2022-06-07
  • 分公司也是有法人的吗

    刘婉芬律师

    不是的,分公司并不具有法人的资格,只是在总公司授权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其对外产生的责任由总公司来承担,在性质上,分公司并不是真正的公司,分公司设立时也不用完全照搬公司设立的程序,因此,分公司负责人不是法定的代表人,分公司负责人虽然不是法定人,在非授权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播放量:1129 2022-06-07
  • 九万块钱起诉费要多少

    1429人阅读

    财产案件诉讼费依据诉讼请求金额或价额分段累计缴纳。1万元及以下每件50元,1万至10万部分按2.5%等不同比例缴纳。以9万元起诉费计算为例,1万元部分交50元,8万元部分按2.5%算得2000元,总计2050元。

  • 经济纠纷超过两年可以起诉吗

    1818人阅读

    经济纠纷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出现时效中断、中止情况可重新计算或延长。超过两年起诉,若三年时效内有中断事由仍可起诉;超三年且对方以时效抗辩,法院可能驳回起诉或请求。所以经济纠纷超两年并非绝对不能起诉,要依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在时效内,不确定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 起诉的所有费用谁承担

    1999人阅读

    起诉费用通常由败诉方承担,但会因法律规定、诉讼请求、案件性质等因素有别。如部分案件法院会裁定双方按比例承担。原告起诉时一般先垫付费用,胜诉后由败诉方补偿。一些法律明确特定案件费用承担方式,如劳动争议案件。总之,起诉费用承担不能一概而论,需依具体案件判定。

  • 法院传票触达不到怎么办

    1288人阅读

    若法院传票无法送达,会导致诉讼程序延迟或无法正常推进。可采取措施:一是立即与法院联系,说明情况,请求法院采取进一步送达手段如公告送达;二是尝试通过其他途径联系对方,确认联系信息是否变更。送达传票在法律程序中至关重要,若遇此问题,建议尽快与法院沟通并寻求专业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