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人阅读
处理民事争议涉及诸多关键因素。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负责陈述主张与反驳;司法部门承担审判裁决重任,法官依法律法规和证据公正抉择;律师为当事人提供咨询、打理诉讼事务;证人提供证词补充证据链;专家鉴定人员对特定问题鉴定并给出结论。这是多元参与的复杂过程,旨在保障法律公正、维护当事人权益。
1223人阅读
执行案件被驳回申请后有多种救济途径:一是自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当事人可向上一级法院提交复议申请,说明原裁定错误原因及法律依据;二是认为驳回裁定有实质性错误,可走执行监督程序;三是有新证据或事实,能证明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可向原执行法院重新申请。需注意,各途径有程序要求,要遵守期限、依法行使权利并备好材料证据。
1991人阅读
强制执行期间,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名下房产拍卖,但需满足严格条件。被执行人要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义务且名下有可执行房产,法院会综合考虑其履行能力等因素。决定拍卖将依法评估确定起拍价,款项扣除费用和债务后余额归被执行人。若房产是必需住所,通常不拍卖,除非申请执行人提供临时住房保障,一切依具体情况和法规而定。
1366人阅读
按法律规定,没有允许上诉的判决仍有效,主要适用于“一审终审”案件,判决作出即实施,如特殊程序审理的宣告失踪等案件。即便禁止上诉,若判决存在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当或违反法定程序等问题,可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修正。法律为当事人提供了其他救济途径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