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申请强制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仍拒绝赔付相关款项,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采取多种强制措施。比如,法院可以依法调查、冻结并划拨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此外,法院还可能对被执行人实施限制高消费令,并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增加其压力,促使其尽快履行法律义务。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仲裁立案后,若当事人申请了强制执行,通常情况下在六个月之内便能顺利获得款项。然而,如果法院未能成功履行其职责,还需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申请进行强制执行。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自案件裁定生效之日起算为两年。
仲裁裁决生效后,如果对方没有在15天内履行支付义务,你可以拿着仲裁裁决书、申请书和身份证明,去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调查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等。如果有人逃避执行,会受到信用惩戒,严重的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对于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的人,对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也可以直接移送强制执行,调解书也是一样的。
如果劳动仲裁和强制执行都没能帮你要回工资,那你可以给执行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这样法院就能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手段,让被执行人还钱。要是被执行人还不还钱,他就可能会被列入失信名单,还会被限制高消费,这都是法律规定的惩罚措施。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守法律,按时还钱。
如果申请了劳动仲裁,但对方拒绝支付,法院会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包括冻结资产、拍卖财产等。如果对方仍不履行义务,法院还会将其列入失信名单,限制其出行、商务及子女教育。所以,在这过程中,要和执行法官保持密切沟通,提供财产线索,这样可以加快执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