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纠纷精选解答 > 工伤保险医疗费用谁出钱

工伤保险医疗费用谁出钱

时间:2025.01.18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纠纷 阅读:1171人
律师解析:
工伤保险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1.费用支付主体:工伤保险医疗费用一般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工伤保险是国家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能获得医疗救治与经济补偿。
2.基金支付范围:职工因工作原因受伤或患职业病后,治疗产生的费用若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以及住院服务标准,就可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比如职工在工作中受伤,进行符合规定的手术、用药等费用都能得到支付。
3.特殊情况处理:若工伤是由第三人原因造成的,当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时,工伤保险基金会先行支付。
例如职工在工作中被第三人伤害,第三人逃逸,此时基金先行垫付。
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以维护自身权益。

案情回顾:

小朱在工作中被小胡伤害,受伤后进行治疗,产生了一系列医疗费用。其中部分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等标准,但小胡逃逸不支付医疗费用。争议点在于小朱的医疗费用该如何承担。

案情分析:

1、小朱因工作受伤,其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以及住院服务标准的医疗费用,按规定本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2、由于此次工伤是第三人小胡造成,且小胡逃逸不支付费用,这种特殊情况下,工伤保险基金应先行支付小朱的医疗费用,之后基金有权向小胡进行追偿。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

如果单位没有按照实际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应该属于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其一是劳动部门可以给予单位处罚;其二是造成了工伤职工的保险待遇减少,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

单位隐瞒工伤事故的,职工个人或亲属也可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卢建军律师团队律师

广东泰而安律师事务所

卢建军律师,二十年法律工作经验,现担任广东泰而安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毕业于江西南昌大学法学院,后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修金融,经济管理、法律双学历,经验丰富,思维缜密,责任心强。曾长期在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美资企业SHOPVACLIMITED、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税务规划、风险控制、法务工作多年,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大型集团公司及中小企业的法律顾问。擅于企业公司法务、经济合同纠纷、劳动工伤、知识产权等法律事务;长期为物流、供应链、建筑工程及类金融公司等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细致的订制化法律服务,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提供差异化的法律服务。担任过的知名企业法律顾问单位:中国新世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裕环球实业有限公司、冠科(福建)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央企中国储运集团所设子公司)、深圳市中港通物流有限公司、富得巴精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深燃石油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龙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市亮星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新诚铭劳务有限公司、深圳勤本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正梓源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等

咨询该律师
  • 快递工伤保险谁缴纳的钱

    1492人阅读

    在物流行业,工伤保险成本一般由签雇用合同的企业承担。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劳动者无需自行承担费用。这一规定目的在于保障员工在工作中遭遇突发事故或因职业致病时,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和相应的经济赔偿。

  • 工人摔伤谁的责任大些

    1667人阅读

    辨析工人意外受伤责任归属需依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工作场所因职业操作致意外,雇主或劳务输出机构通常担主责;若工人有过失行为,责任可能降低;若受伤发生在与工作无直接关联的第三方场所,且该场所存在明显过失,第三方当事人也可能需共同承担部分责任。

  • 工伤走保险后还能起诉单位吗

    1280人阅读

    工伤事故依章办理保险赔付后,特定情况下可对用人单位提起诉讼。比如用人单位未按法规支付相关赔偿金、提供相应生存环境,或有其他违法行为致员工合法权益受损,员工有权依法向法院起诉维权。像用人单位未提供必需劳动安全防护措施致工伤事故发生的情况。

  • 工伤官司诉讼时效是多久

    1209人阅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伤事故纠纷法定诉讼时限一般为12个月。劳动者遭受工伤后,若与雇主在工伤赔偿、医疗费用等方面有分歧,需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诉。劳动者要及时行使权益,否则超过法定时效,将可能无法获得法律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