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取保候审精选解答 > 取保候审后检察院多久会撤诉

取保候审后检察院多久会撤诉

时间:2024.12.19 标签: 刑事辩护 取保候审 阅读:1414人
律师解析:
取保候审实际上只是一种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临时性措施。
可别被误解成检察院一定会撤诉
案件经过仔细审查,要是检察院觉得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压根就不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特别轻微,危害也不大,压根就不算是犯罪等那些法定的情形出现,那检察院就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也就是所谓的“撤诉”。
审查起诉的期限是一个月,要是遇到重大、复杂的案件,还能延长半个月。
要是案件存在需要补充侦查的情况,等补充侦查完毕并且移送回检察院之后,审查起诉的期限就得重新开始计算。
不过,在取保候审这段时间里,公安机关一直都在进行着侦查工作,说不定还会补充新的证据出来。
而检察院,也会根据完整的证据链条以及法律规定来判定到底要不要提起公诉,可不会单纯地根据取保候审的状态就决定是否撤诉。
这整个过程都是很严谨且有依据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不算刑期。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可折抵相应刑期。是要羁押才能折抵刑期,而羁押是指关押在拘留场所,并不包括指取保候审。所以,取保候审并不能折......

证据不足解除取保以后的处理办法:1、不能直接结案,解除取保候审只是说因为证据不足,在没有新的证据不会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只有收到撤销案件决定书才能算是结案;2、人民检察......

满足取保候审的相关适用条件,即可以办理取保候审手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申请取保候审的流程

    彭彦林律师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2、取保候审的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3、取保候审的执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

    播放量:943 2022-06-09
  • 取保候审多久必须结案

    覃程律师

    为了防止长期取保,既不结案,也不侦查、起诉、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播放量:361 2022-06-09
  • 批捕后能取保候审吗

    覃程律师

    能。只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批捕后也能取保候审的。根据《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播放量:957 2022-06-09
陈晓伟律师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现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盈科刑民交叉法律事务部北京分中心主任,盈科北京经济犯罪法律事务部执行主任,“北京刑事辩护律师网”团队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 曾受聘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模拟法庭专家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客座法律讲师。 担任中央电视台《我是大律师》栏目首批嘉宾律师。

咨询该律师
  • 取保候审就不拘留了吗

    1608人阅读

    刑罚执行中,取保候审与拘留这两种强制措施存在明显区别。取保候审是非拘禁性措施,罪犯有有限自由但要遵守规定;拘留是公安机关基于紧迫必要对犯罪行为人或重大嫌疑人实施的暂时剥夺人身自由措施。取保候审期间若违反规定或发现新罪证,可能被撤销并重新拘留。取保候审虽较宽松,但不代表案件结束或罪犯无罪。

  • 取保候审多少个月结束

    1872人阅读

    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司法机构会根据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环节进程结果,决定是否解除取保候审或采取进一步强制措施。若被取保人员遵守规定且案件相关工作完成或有最终判决,可考虑解除;若有违规行为,可能取消资格并换更严厉措施,其截止日期由案件发展和被取保人表现共同确定。

  • 醉驾取保候审居住地不接收怎么办

    1026人阅读

    当面临取保候审居住地不予接受的困境时,情况复杂。居住地拒收可能因材料遗漏或不符规定,应与当地执行机构沟通明确缘由。资料不足就补充完备,无故拒收可向上级投诉申诉。期间要遵守取保规定,且保存沟通凭证。若情况严重复杂,可寻求专业律师协助,以妥善解决问题。

  • 取保候审到期了警察没有通知我怎么办

    1181人阅读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若未收到执法机构或警方通知,应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咨询具体情况。通常,取保候审期限终止便应立即解除。在此情形下,当事人有权要求执法机构提供明确、详细的处理意见及相应解释,以便清楚了解事情的后续安排和具体处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