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人阅读
在法律实践中,证人应出庭作证以确保证言真实可信。特殊情况下证人无法到庭,若有生病等正当理由,法院会综合证言内容、其他证据及证人可信度等决定是否采纳;若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证言通常不被采纳。因出庭接受质证审查是保证证言可靠的重要环节,故需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1887人阅读
在法律领域,他人供述即证人证言可作为证据,但需严谨核查评价。证人证言要具证明效力,需证人合适且感知、记忆、表达正常,事实为亲自感知,证人还需在法庭接受质询。不过,仅证人证言通常不能单独定罪,要与其他证据构成完整链条。其能否成为有效证据,取决于合法性、真实性及关联性等关键因素。
1632人阅读
通常警方提取监控资料时间不影响其证据可靠性与有效性,但时间过长致监控数据遗失等,会给案件调查取证和审判带来困扰,还可能削弱论辩力度。司法实践中,警方能合理解释获取时间推迟且其他证据充分,负面影响减弱;反之则可能遭质疑,影响判决。处理此类问题需综合考虑多因素,依法律法规和司法程序分析判断。
1560人阅读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裁定案件证据不充足时,有几种处理对策:依“疑罪从无”原则作无罪判决保护被告人权益;检察院发现证据不足可撤回起诉补证后再申请审判;一审阶段法院可建议检察院补充调查,若补充后仍证据不足,法院将依法判无罪。证据是判案核心,法院须审慎处理以保障司法公正与法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