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取保候审精选解答 > 检察院取保后一般会怎么判

检察院取保后一般会怎么判

时间:2024.12.04 标签: 刑事辩护 取保候审 阅读:1367人
律师解析:
取保候审,这是一种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常用的强制措施
它和最终的判决之间,并没有那种必然的因果联系。
当案件到了检察院这一环节,要是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了,那后续的审查起诉等程序依然会按部就班地推进下去。
要是经过仔细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确实构成了犯罪,并且事实清晰明了,证据也足够充分,那法院就有可能作出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等这样的刑罚决定。
要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那法院也许会判处缓刑,或者只让犯罪嫌疑人缴纳单处罚金等相对较轻的刑罚。
可要是经过审查之后,发现压根就不构成犯罪,那检察院就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样一来,犯罪嫌疑人自然也就不会被判刑
法院在作出判决的时候,会全面地考虑犯罪的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性质如何、情节严重程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好多方面的因素,然后依据刑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决。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不算刑期。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可折抵相应刑期。是要羁押才能折抵刑期,而羁押是指关押在拘留场所,并不包括指取保候审。所以,取保候审并不能折......

证据不足解除取保以后的处理办法:1、不能直接结案,解除取保候审只是说因为证据不足,在没有新的证据不会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只有收到撤销案件决定书才能算是结案;2、人民检察......

满足取保候审的相关适用条件,即可以办理取保候审手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申请取保候审的流程

    彭彦林律师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2、取保候审的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3、取保候审的执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

    播放量:943 2022-06-09
  • 取保候审多久必须结案

    覃程律师

    为了防止长期取保,既不结案,也不侦查、起诉、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播放量:361 2022-06-09
  • 批捕后能取保候审吗

    覃程律师

    能。只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批捕后也能取保候审的。根据《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播放量:957 2022-06-09
陈晓伟律师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现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盈科刑民交叉法律事务部北京分中心主任,盈科北京经济犯罪法律事务部执行主任,“北京刑事辩护律师网”团队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 曾受聘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模拟法庭专家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客座法律讲师。 担任中央电视台《我是大律师》栏目首批嘉宾律师。

咨询该律师
  • 取保要几天才可以

    1410人阅读

    在取保候审司法程序中,审批周期一般不超七个工作日。权责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在三天内回复是否批准。若不批准变更强制措施,需向申请人详细解释原因。若批准,执行机构收到《取保候审决定书》等后,应在二十四小时内执行,并及时将执行情况通知决定机关。

  • 最长多久可以取保候审

    1096人阅读

    在刑事程序里,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取保候审,但其期限最长不超十二个月。在此期间,被取保候审人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应规范要求,比如未经执行机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 打架斗殴可以取保吗

    1611人阅读

    对于打架斗殴案件能否申请取保候审,要多方面评估权衡。若犯罪情节相对轻微,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取保后无明显社会危险性,通常可考虑取保;但若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申请取保候审难度会增加。

  • 打架对方已经谅解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吗

    1621人阅读

    犯罪嫌疑人获取保候审后仍可能被判刑。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非案件终结标志或免刑保证。法院全面审查案件时,会综合考量犯罪性质、情节严重程度、社会危害程度等。犯罪事实清、证据足且符合判刑条件,法院会依法判决。不过,对方谅解意愿在量刑时通常是减轻刑罚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