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无罪辩护精选解答 > 公安局嫌疑人无罪多久能出来

公安局嫌疑人无罪多久能出来

时间:2024.11.23 标签: 刑事辩护 无罪辩护 阅读:904人
律师解析:
若公安机关判定嫌犯无罪,通常情况下会迅速解除对其施加的强制措施
然而,具体的释放在时间上受到案情复杂性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当案件尚处于侦查阶段经侦查发现嫌疑人无罪时,则应依法撤销此案,并将犯罪嫌疑人家属予以释放。
尽管整个流程通常可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妥善解决,但如若涉及重新审视证据、进行内部审批等程序环节,可能会需要数日时间。
若是强制行为已经实施至刑事拘留等严重程度,在明确其无罪身份之后,将会立即启动释放手续,而且初发期限通常不会超过37天。
然而,若案件已被移交至检察机关进行审查起诉,经由该部门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同样可以认定嫌犯无罪,并且将会立刻将其释放。
总而言之,在公众明确无罪指控后,相关法律体制将全力保障涉事者尽早获得人身自由。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刑事拘留并不决定被告人是否无罪。法庭在审理过程中,需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若法庭认定被告人无犯罪行为或证据不足,应......

诉讼时效届满,法院通常停止审理或宣判无罪。若诉讼期内再犯,前罪追诉期从新犯日起重新计算。追诉时效是指追究犯罪者刑事责任的法定期限。犯罪超出此期限,不再追责;已追究的,应撤......

在当事人遭遇刑事拘留之后,其依然有机会被法律判定为无罪。由于刑事拘留仅仅是司法机关采取的一项强制性措施,并不意味着涉案人员必然存在犯罪行为。若在接下来的调查取证、审查起诉......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无罪过事件是什么

    高发星律师

    所谓无罪过事件指欠缺犯罪意识和意志的行为。因为无罪过事件是行为人在没有意识或不受意识支配的情况下进行的行为,所以无罪过事件不会受到刑法的评价。

    播放量:1207 2022-06-08
刘兆杰律师

上海靖霖(北京)律师事务所

刘兆杰律师,同济大学刑法学法律硕士。曾处理百余件刑事案件,多次为委托人成功争取到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成功为经济类犯罪嫌疑人减少犯罪金额。在金融领域拥有深厚的背景,曾在多家全球500强知名险企等金融机构任职,积累了近十年的业内经验。在金融机构任职期间,通过详尽分析各类案件资料,精准制定调查方向,成功甄别多起保险欺诈与诈骗案件。随着当前社会对多领域综合人才得需求增加,从深耕多年的金融犯罪领域,凭借积累的案件经验、交叉领域的重叠以及监管资源延伸至综合领域,成功转型为刑事辩护律师。专注于金融犯罪领域并综合发展,多次为当事人提供高效辩护,并为受害者提出精准的刑事控告,赢得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 主要服务领域:刑事辩护、合同纠纷、保险赔偿纠纷。 (部分案例) 1.某软件科技公司与某国有公司技术服合同仲裁案,为其挽回近二百余万经济损失; 2.纪某某赡养费纠纷一案,为其争取到最大的合法权益; 3.张某某涉嫌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案,为张某某提供刑事辩护并成功为其取保候审; 4.魏某涉嫌强奸罪案,为魏某提供刑事辩护并成功为其取保候审; 5.廖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为廖某某提供刑事辩护,法院认可并采纳其辩护意见,最终从轻量刑; 6.L某国家赔偿案,为L先生争取到百万元国家赔偿款。

咨询该律师
  • 主犯无罪如何认定

    1847人阅读

    我国刑法范畴内,认定主犯无罪需多方面考量。从犯罪构成要件看,主犯行为不符主体、主观、客体、客观要件可能无罪,如主体无刑事责任能力、主观无犯罪心态。证据层面,证明主犯犯罪的证据不确实充分、有合理怀疑,依疑罪从无原则应认定无罪。此外,存在正当防卫等违法阻却事由,主犯行为也不构成犯罪。

  • 签了认罪书还能被判无罪吗

    1858人阅读

    签认罪书后仍有被判无罪的可能。认罪书只是嫌疑人对指控犯罪事实的认可,最终定罪量刑由法院依案件实际、证据及法律规定作出。若证据有严重问题,如收集程序违法、不具关联性或真实性,即便签认罪书也未必有罪。符合法定无罪情形,法院会判无罪,且认罪认罚也需法院全面审查。

  • 刑拘后被判无罪释放多久

    1678人阅读

    刑拘后被宣告无罪释放的具体时间难以统一,受案件复杂性、证据审核进度、司法程序推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简单案件、证据确凿的,从刑拘到无罪释放可能数月完成;情节复杂、涉及大量证据搜集审查或多次补充侦查的,可能延长至一年甚至更久。法院作出无罪判决后,被羁押者应立即释放,被错误羁押者有权申请国家赔偿。

  • 刑拘后被判无罪释放怎么办

    1048人阅读

    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因涉嫌犯罪被刑拘后无罪释放的当事人有申请国家赔偿的权益。公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受害人有权获赔。具体流程为: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申请,机关在法定期限决定是否赔偿;对金额有异议可向上一级复议,仍不满意可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决定。此外,相关机关要消除不良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