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诉讼精选解答 > 在检察院签认罪认罚后几天送法院

在检察院签认罪认罚后几天送法院

时间:2024.11.28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诉讼 阅读:944人
律师解析:
在通常情况下,当检察机关订立了认罪认罚协议之后,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将相关案件在多长时间之内移交给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决。
然而,实际操作中,一个月以内便应做出决定,对于重大且复杂的案件来说,最长的延长期限为十五天。
但是,案件的实际移送时间却会因各种复杂的实际情况而有所浮动,如案件的复杂程度以及证据的充足程度等等都可能对最终的案件移交进度产生影响。
例如,若案件事实清晰明了、证据确凿充分,那么案件的移送速度可能会较快;
反之,若需进一步补充侦查或者有余留事项需要处理,那么案件的移送时间可能会相应地被推迟。
综上所述,无论何种情况,检察机关都会根据每一起案件的具体情况,在法律所赋予的审查起诉期限内,依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何时将案件移送至法院进行审判。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检察院是否会抗诉,需要看具体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抗诉的条件是:1、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2、人民检察院认为确有抗诉的必要性。3、检察院认为法院对于被告人所判刑法......

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3、当事人超过三年诉讼时......

刑事案件分为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刑事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起诉,要求法院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所以,刑事案件的原告人是检察院。只有检察院有权力决定起诉或者不起诉、已经......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以部分虚构事实起诉是虚假诉讼吗

    胡静律师

    以部分虚构事实起诉如果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也是属于虚假诉讼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播放量:1441 2023-06-06
  • 私刻公章罪怎么处罚

    刘家玲律师

    伪造国家机关的公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播放量:502 2022-08-24
  • 聚众斗殴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有什么区别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聚众斗殴罪不要求情节严重;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要求情节严重。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375 2022-06-15
陈晓伟律师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现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盈科刑民交叉法律事务部北京分中心主任,盈科北京经济犯罪法律事务部执行主任,“北京刑事辩护律师网”团队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 曾受聘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模拟法庭专家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客座法律讲师。 担任中央电视台《我是大律师》栏目首批嘉宾律师。

咨询该律师
  • 刑事诉讼中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的区别是什么

    1813人阅读

    延期审理是司法实践补充手段,因庭审遇突发状况致原有流程无法按预定进行,案件仍在审理中,特殊情况解除即可重启,如需补充调查取证、通知新证人等。而中止审理是因严重影响进度因素,使案件长时间无法继续,如被告人重病无法出庭,原因解决后才可恢复审理。

  • 刑事案件一般多久才会有结果

    1790人阅读

    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并非固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一般二十天内审结,可能判有期徒刑超三年可延长至一个半月;普通程序案件两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三个月。遇特殊情形,经批准可延长。实际办案中,因各种原因期限或长或短,很难确切说多久有结果,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涉嫌开设赌场罪怎么才能不起诉对方

    1479人阅读

    涉及触犯开设赌场罪名寻求不予起诉机会,需全面权衡关键因素。犯罪行为严重程度显著轻微,如赌场规模小等是考虑要素;犯罪嫌疑人认罪表现重要,自首、退赃等可能获有利处理;初犯偶犯且在共犯中作用小,不起诉可能性提高;无主观故意也有影响。具体情形要分析因素、搜集证据并与检察机关沟通。

  • 不知道对方是警察算不算袭警

    1631人阅读

    在中国法律范畴内,行为人不知对方是警察时实施抗拒行为,一般不认定为袭警罪。袭警罪构成要件要求行为人明知对方是依法执行职务的警察并实施暴力袭击等行为。若抗拒行为符合其他犯罪构成要件,需担责。判定核心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识,存在争议时,司法机关会综合现场情况、行为人认知能力等证据,确保判定公正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