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诉讼精选解答 > 如果收到传票不到庭会坐牢吗

如果收到传票不到庭会坐牢吗

时间:2025.01.20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诉讼 阅读:1205人
律师解析:
接获传讯通知后,若未能按时出席案件审理,通常并不会立即导致刑事责任,然而却有可能招致不良的法律后果。
举例而言,倘若法院选择适用缺席审判程序,很有可能会让您错失在法庭上为自身行为进行辩护,以及质疑对立方证据真实性的宝贵机会,从而使判决结果对您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那些被要求必须出庭的被告人来说,如果经过两次正式的传票传唤之后,仍然没有合理的理由而拒绝出庭,那么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将其拘传至法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3、当事人超过三年诉讼时......

会的。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诈骗刑事案件的嫌疑人在逃的,公安机关认为要对犯罪嫌疑人通缉的,经批准后会发出通缉令。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

视情况而定,符合缓刑条件,可以宣告缓刑;不符合条件则不能。应当宣告缓刑的情形:(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以部分虚构事实起诉是虚假诉讼吗

    胡静律师

    以部分虚构事实起诉如果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也是属于虚假诉讼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播放量:1441 2023-06-06
  • 私刻公章罪怎么处罚

    刘家玲律师

    伪造国家机关的公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播放量:502 2022-08-24
  • 聚众斗殴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有什么区别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聚众斗殴罪不要求情节严重;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要求情节严重。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375 2022-06-15
史廉政律师

浙江律凡律师事务所

史廉政律师,中共党员,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法学学士。自2022年起从事律师工作,现任职于浙江律凡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从业以来,主要办理刑事、民事法律事务,擅长处理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等;在刑法、民法等法律领域积累了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

咨询该律师
  • 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公安机关怎么处理

    1417人阅读

    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公安机关有不同处理方式。对于存疑不起诉,若有新证据且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可要求检察院复议,未被采纳则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请复核。对于法定或酌定不起诉,需立即释放在押被不起诉人,送达不起诉决定书,同时按规定处理扣押、冻结财物。

  • 刑事案件诉讼时效过了还可以再起诉吗

    1230人阅读

    刑事案件通常过了法定追诉时限就不能再追责诉讼,但存在特殊情况。比如犯罪行为已被揭发,嫌疑人逃避侦查或审理;或者法定追诉期内被害者控告且符合立案标准,司法机关却未立案等。此类情况下不受追诉期限严格限制。所以能否起诉,需结合实际案情深入分析判断。

  • 赌博检察院起诉法院不判决可以吗

    1400人阅读

    在标准司法程序中,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审判机构通常应立即审理并裁决。但遇案件核心事实不明、证据不足等特定情形,法院可能无法立即决断,此时有权补充侦察或延长审限,待问题解决后裁定。不过,若无合法理由不得无限期拖延作出生效裁判。总之,法庭应依法依规操作,据实际情况裁决,否则违反规定。

  • 不接受法院传票会被通缉么

    1271人阅读

    对于法院传票若不予理睬,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当事人被通缉,但这是对司法程序的不尊重,且可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若未能按时出庭又无法提供有效辩护,法院可能依据缺席事实宣判,而这样的结果极有可能严重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