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没签合同辞职可以马上拿工资吗

没签合同辞职可以马上拿工资吗

时间:2024.10.24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1332人
律师解析:
在常态条件下,即使离职时并未签署正式合约,也应确保能够即时取得薪资。
劳动者为企业投入了劳动力资源,因此依法享有获取相适应报酬之权利。
然而,能否立即获得薪酬,尚需视乎用人单位财务运作流程及常规操作习惯而定。
若遇用人单位蓄意拖欠薪水之情形,劳动者可运用法定手段捍卫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

试用期工资是正式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具体如下:1、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或者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

一、自由择业人员需携带本人城镇户口簿、身份证以及复印件。二、解除劳动关系人员需本人城镇户口簿、身份证以及复印件,本人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以及复印件。......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郭培员律师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

郭培员律师,办理了大量的刑事辩护、公司经营、劳动工伤、合同事务等纠纷案件,并担任多家公司的法律顾问,其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耐心负责的沟通方式,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 郭培员律师思维敏捷,法律专业知识娴熟,办案经验丰富,精通各种法律法规;熟悉各类公文、法律文本的书写;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擅长与人交往,有较好的团队精神。 郭培员律师办案认真,严谨,细致,为当事人争取合法利益,深得当事人好评。对当事人来说一个小案子可能就是一生的大案子,用专业、专心的态度服务好每一位委托人是本人服务宗旨。 由于工作时间繁忙,经常出庭、来往看守所等办案机关,不可能时刻盯在网上回复您的问题,如果问题紧急建议直接拨打电话,希望给您满意的回答!

咨询该律师
  • 起诉老板拖欠工资需要多少钱

    1161人阅读

    劳动争议案件向法院起诉,一般案件受理费10元,但起诉前需先经免费的劳动仲裁前置程序。此外,若聘请律师代理,律师费依案件复杂程度、标的额等协商确定。诉讼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其他费用,如证据保全费、鉴定费(若有)等,这些费用按实际发生情况由相应方承担。

  • 发工资没有工资条是不是违法

    1615人阅读

    根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给劳动者提供工资条是法定义务。工资条详细记录工资构成及扣除情况,能保障劳动者知情权与监督权。若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者有权要求;若遭拒,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其改正。

  • 未成年没签合同扣工资怎么办

    1090人阅读

    未成年人分限制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两类。未满16周岁被单位雇佣属非法用工,单位扣工资违法;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视劳动收入情况判定民事行为能力。无论何种情况,单位未签合同扣工资都违法。针对单位扣工资,可先协商补发,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直接申请劳动仲裁,主张相应权益。

  • 诈骗员工只拿工资怎么处理

    1138人阅读

    员工在诈骗公司的情况不同,法律认定与处理有别。若知晓并参与诈骗,可能构成诈骗罪共犯,司法实践会综合考量其角色等因素,从犯可从轻等处罚;若对诈骗全然不知,仅正常领工资,则不构成犯罪,但工资可能被当不当得利追缴,有争议时员工可通过民事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