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纠纷精选解答 > 劳务协议出现工伤事故怎样解决

劳务协议出现工伤事故怎样解决

时间:2024.10.10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纠纷 阅读:1040人
律师解析:
劳务关系所涉及到的伤亡事件中,首要任务是明确双方的责任分配范围。
劳动者因此类服务而遭受损害,则应视双方各自究竟存在何种过错程度,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倘若以雇主为代表的聘用方对损害的发生抱有过错倾向,则自然应当承担相对应的赔偿责任
倘若此等伤害系由第三者的行为所导致,那么提供劳务的一方便有权申请要求该第三者承担侵权责任,同时亦具备权利申请要求接受劳务的一方向其提供补偿。
待雇主给予相关的补偿之后,可以再向相应的第三者进行追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

如果单位没有按照实际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应该属于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其一是劳动部门可以给予单位处罚;其二是造成了工伤职工的保险待遇减少,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

单位隐瞒工伤事故的,职工个人或亲属也可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卢建军律师团队律师

广东泰而安律师事务所

卢建军律师,二十年法律工作经验,现担任广东泰而安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毕业于江西南昌大学法学院,后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修金融,经济管理、法律双学历,经验丰富,思维缜密,责任心强。曾长期在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美资企业SHOPVACLIMITED、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税务规划、风险控制、法务工作多年,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大型集团公司及中小企业的法律顾问。擅于企业公司法务、经济合同纠纷、劳动工伤、知识产权等法律事务;长期为物流、供应链、建筑工程及类金融公司等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细致的订制化法律服务,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提供差异化的法律服务。担任过的知名企业法律顾问单位:中国新世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裕环球实业有限公司、冠科(福建)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央企中国储运集团所设子公司)、深圳市中港通物流有限公司、富得巴精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深燃石油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龙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市亮星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新诚铭劳务有限公司、深圳勤本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正梓源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等

咨询该律师
  • 十级工伤合同到期公司可以辞退吗

    1502人阅读

    职工被认定十级工伤且合同到期时,公司通常不能辞退。按《工伤保险条例》,十级伤残劳动合同期满或职工提出解除合同,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合同到期公司无辞退权力,应延续合同。若公司违规辞退,员工可申请劳动仲裁维权。

  • 工伤是由公司哪个部门管的

    1702人阅读

    工伤事务处理大多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控。具体赔偿金与保险金支付,需与财务、法律事务部门协作。工伤确立阶段,人力资源部门收集材料、提交认定申请,劳动能力评定环节协助员工办手续。财务部门负责计算支付相关费用,法律事务部门提供法律支持、规避风险。各部门需配合协作,保障职工权益和企业正常经营。

  • 卸货工人在工厂摔伤工厂有责任吗

    1666人阅读

    针对相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全面评估研究。装卸工人履职时在工作地点因执行职责受意外伤害,企业常需担责,因其涉及工伤认定法规。企业未提供安全保护致员工受伤,要承担医疗、误工、残疾赔偿等费用。若员工故意或有严重过失可减轻企业责任。确定责任需综合考量,建议尽快收集保存现场照片等证据。

  • 工伤后公司不给交保险合法吗

    1487人阅读

    公司未及时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属严重违法,工伤保险是法定险种,企业须按时足额缴费。员工受事故伤害时企业未缴,工伤照料费用由企业承担。面临此类问题,先与公司沟通协商,督促缴费;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维权,期间要妥善保管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