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犯罪辩护精选解答 > 敲诈勒索罪必须有哪些条件

敲诈勒索罪必须有哪些条件

时间:2024.08.26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阅读:816人
律师解析:
首先,行为人必须具有明确的将对象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主观意图。
这是构成犯罪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其次,行为人可以采取威胁或胁迫的手段,向受害者施加强大的精神压力,使得受害者在心理上产生恐慌情绪。
最后,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层面的恐惧感,受害者不得不将财产进行处分,而此时行为人就能轻易地获取到所需的财物。
举例来说,行为人可能会通过威胁公开他人的私人秘密、甚至伤害其人身安全等极端手段来逼迫对方交出财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抢劫罪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掠夺他人的财产的行为,可能存在暴力的方式。抢劫罪共犯的认定是:在行为人实施抢劫的时候,其他参与到抢劫过程中,为行为人的抢劫起了原因力、帮助力和作用力......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3、本罪的......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规定犯罪未遂的意思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所以具体的情况需要具体的分析,对于抢劫未遂的判罚需要依......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胡静律师

    (1)客观行为不同,伪造货币即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制造假币,其中不包含有真币的成分;变造货币即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面额增大或张数增加。(2)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伪造货币刑法没有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变造货币则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播放量:1454 2023-06-06
  • 聚众斗殴与聚众扰乱社会有什么不同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491 2022-06-15
  •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吗

    杨少宁律师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对于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贿赂也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

    播放量:1261 2022-06-15
陈晓伟律师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现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盈科刑民交叉法律事务部北京分中心主任,盈科北京经济犯罪法律事务部执行主任,“北京刑事辩护律师网”团队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 曾受聘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模拟法庭专家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客座法律讲师。 担任中央电视台《我是大律师》栏目首批嘉宾律师。

咨询该律师
  • 抓到偷车贼反抗可以打吗

    1478人阅读

    通常不能袭击盗窃汽车者。面对此类违法行为,要先确保个人生命安全,再迅速向执法部门报告。未经授权采取暴力行动,可能带来法律纠纷和责任负担。应对这种混乱情况,应在保障自身安全前提下尽力稳定局势,等待当地执法机构及时介入处理。

  • 租车后抵押构成什么罪名

    1946人阅读

    租赁汽车后抵押极可能被认定为欺诈犯罪,因租车人无车辆所有权。以非法获取抵押金为目的,通过隐瞒真相将租用车抵押,符合诈骗罪定义。但实际案件审理时,要全面分析行为人主观动机、抵押方式等多方面,重大经济损失会加重处罚,犯罪中的累犯、自首等情节也影响定罪量刑。

  • 寻衅滋事罪的最新认定方法是什么

    1706人阅读

    寻衅滋事罪判定标准主要看犯罪嫌疑人有无任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索占有破坏公私财产、在公共场所制造纷扰等行为。判决时会全面深入分析评估其主观故意、行为环节及危害结果。若行为出于无端挑衅、情绪宣泄等心理动机,对社会治安有一定威胁,就可能被认定为此罪。

  • 起诉书上的涉案金额是判决金额吗

    1418人阅读

    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原告起诉时陈述的涉案金额不一定是判决金额。原告对涉案金额的评估源于自身权益主张,而最终判决金额需法院全面深入审查案件事实、证据等诸多因素后确定。法院严格依法律法规和证据规则精确认定计算,若被告有有力证据证明部分金额有争议或不应计入,法院将依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