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诽谤罪可以打110

诽谤罪可以打110

时间:2024.07.17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189人
律师解析:
诽谤罪本质上属于对个人人身权利直接侵犯的严重违法行为,一旦其程度严重达到刑事诉讼的标准,就有可能上升为刑事犯罪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明文规定,在审理过程中,若诽谤行为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的程度,公安机关则可依据此法律法规对涉事者进行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
因此,当我们遭受诽谤时,完全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而一旦诽谤行为被认定为构成刑事犯罪,那么相关责任人将依法承担起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说卖家售假构成诽谤罪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商家售假不属诽谤罪范畴,因诽谤涉故意编造、传播损人名誉的虚假信息。 售假乃违反商品销售法规,我国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旨在惩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及市场秩序。 售假主要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应受行政乃至刑事处罚,但与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不符。

    浏览量:1000 2024-07-26
  • 诬陷诽谤罪怎么立案标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诬告陷害与恶意诽谤合称“诽谤罪”,需满足:捏造事实且虚构完整,非真实存在;公开散布此虚构事实;情节严重者立案,如多次诽谤、造成严重名誉损害、恶劣社会影响或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极端后果。

    浏览量:1384 2024-07-26
  • 转发诽谤信息几次可以构成诽谤罪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衡量诽谤罪不仅看转发次数,需综合考量多重因素。 若诽谤信息被阅或转达一定量(如五千次阅/五百次转),或涉虚构恶言、恶意及严重损害,则可能构成诽谤罪。 关键在于内容真实性、行为人恶意及损害程度。

    浏览量:1096 2024-07-26
  • 微信群里被人辱骂怎么维权

    1872人阅读

    当个人权益在微信群遭受侮辱性言论侵害时,应这样维权:收集侮辱性言论作为证据,咨询律师了解法律权益和维权途径,向警方报案,若警方不立案,可复议或申诉。若侵害严重,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和恢复名誉。如涉及行政法规或刑事责任,可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建议尽早寻求专业法律顾问协助,确保法律程序正确执行,保护个人权益。

  • 未成年诽谤造谣罪怎么定罪

    1646人阅读

    涉及未成年人诽谤行为的犯罪认定和惩治因年龄和行为的严重性而异。16至18岁者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处罚相对宽松;14至16岁者多不受刑事处罚,需受监护人或政府监管;14岁以下者通常不需承担刑事责任。构成诽谤罪需满足捏造并传播虚假信息,对他人人格和名誉造成恶劣影响且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即使未满14岁,若行为满足这些条件,也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 被一群人骂了报警后怎么处理

    1562人阅读

    当当事人受到恶意谩骂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会尝试协调双方和解,若情节严重违反公共秩序,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该法规定,公然侮辱或捏造不实诽谤他人者,将受法律制裁。初次违法者面临五日以下拘留和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则可能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和最高五百元罚款。

  • 在网上被人骂向平台举报无用怎么办

    1652人阅读

    1. 搜集证据要严谨,确保获得充足证据如截图、聊天记录等,对法律事务和诉讼至关重要。 2. 若涉及侮辱性言语涉嫌违法,可考虑报警,警方将依法调查处理。 3. 如问题未解决,可寻求律师或法律咨询援助,了解权益并获得专业支持。 4. 在涉及重大社会利益时,可适时公开揭露真相,借助舆论推动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