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取保候审精选解答 > 取保候审会被传唤多少次

取保候审会被传唤多少次

时间:2024.09.26 标签: 刑事辩护 取保候审 阅读:1116人
律师解析: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之规定,传唤拘传的持续时长均无法超越十二个小时;若所涉案件情节特别严重或复杂,需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性措施,那么这两种方式所对应的传唤、拘传的持续时间也不能超出二十四小时。故此,通过取保候审方式在家中接受监控的犯罪嫌疑人,可能会经历数次传唤,然而每次传唤的时长必须严格遵守上文提及的法律条款限制。至于实际传唤次数究竟多少,则主要以相关案件的真实状况以及刑事调查工作的需求为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若司法机关发现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强制措施不当时,应及时撤销或变更。这意味着,如果取保候审不适用于某一案件或有其他法律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治安处罚应以事实为依据,兼顾行为性质、情节及社会影响,确保公正合理。对于取保候审期间禁止进入酒吧的规定,公安机关应依法依事实处......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适用于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或虽重刑但不致危害社会的嫌疑人。它保障诉讼顺利进行,并非定罪标志。是否判刑取决于案件实情和法院裁决,法院若......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申请取保候审的流程

    彭彦林律师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2、取保候审的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3、取保候审的执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

    播放量:943 2022-06-09
  • 取保候审多久必须结案

    覃程律师

    为了防止长期取保,既不结案,也不侦查、起诉、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播放量:361 2022-06-09
  • 批捕后能取保候审吗

    覃程律师

    能。只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批捕后也能取保候审的。根据《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播放量:957 2022-06-09
朱训禹律师

山东滳联律师事务所

擅长且多次办理劳动争议案件、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产品责任纠纷案件、再审案件、承揽及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建筑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婚姻家庭案件、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等

咨询该律师
  • 取保候审就不拘留了吗

    1608人阅读

    刑罚执行中,取保候审与拘留这两种强制措施存在明显区别。取保候审是非拘禁性措施,罪犯有有限自由但要遵守规定;拘留是公安机关基于紧迫必要对犯罪行为人或重大嫌疑人实施的暂时剥夺人身自由措施。取保候审期间若违反规定或发现新罪证,可能被撤销并重新拘留。取保候审虽较宽松,但不代表案件结束或罪犯无罪。

  • 取保候审多少个月结束

    1872人阅读

    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司法机构会根据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环节进程结果,决定是否解除取保候审或采取进一步强制措施。若被取保人员遵守规定且案件相关工作完成或有最终判决,可考虑解除;若有违规行为,可能取消资格并换更严厉措施,其截止日期由案件发展和被取保人表现共同确定。

  • 醉驾取保候审居住地不接收怎么办

    1026人阅读

    当面临取保候审居住地不予接受的困境时,情况复杂。居住地拒收可能因材料遗漏或不符规定,应与当地执行机构沟通明确缘由。资料不足就补充完备,无故拒收可向上级投诉申诉。期间要遵守取保规定,且保存沟通凭证。若情况严重复杂,可寻求专业律师协助,以妥善解决问题。

  • 取保候审到期了警察没有通知我怎么办

    1181人阅读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若未收到执法机构或警方通知,应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咨询具体情况。通常,取保候审期限终止便应立即解除。在此情形下,当事人有权要求执法机构提供明确、详细的处理意见及相应解释,以便清楚了解事情的后续安排和具体处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