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子女抚养精选解答 > 离婚协议中放弃探视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中放弃探视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时间:2024.11.28 标签: 婚姻家庭 子女抚养 阅读:1135人
律师解析:
离婚情况下,父母双方有权探视并享有与未直接监护的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权利。
此项权益绝不允许因夫妻离异而被擅自消减或放弃,因此,任何有关放弃探望的条款,都当视为无效之约定。
探望权的行使不仅仅是一种法定的权利,更是身为父母的自然人应当承担并且必须遵守的义务和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放弃探望权的表态在法律层面上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性的效力。
即便在离婚协议中有任何许可或约定,明确提及放弃探望权的相关条款,那么,任何一方当事人依然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请求获得未成年子女的探望权。
若任何一方阻碍另外一方探望未成年子女的行为,法庭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此进行审理裁决,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在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权问题上,应优先考虑双方友好协商。如协商无果,则由法院根据规定判决。未满两周岁子女通常随母生活,而两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抚养决定需法院依据最有利于孩子健康......

离婚协议通常无法限制对方生育权,因为生育是法定的人身权利。公民在遵守法规前提下,有权自主生育,不受他人协议约束。任何试图通过协议剥夺他人生育权的条款均为无效,因它侵犯了公......

离婚后,父母对非直接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享有探望权,这一权利不可剥夺,放弃探望的约定无效。探望不仅是法定权利,也是义务。离婚协议中的放弃探望权条款不具备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仍有......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离婚后不给抚养费会坐牢吗

    万鹿勇律师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不给子女抚养费不至于坐牢,但是可以向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播放量:311 2022-06-09
  • 夫妻离婚孩子抚养权的判定标准

    易轶律师

    如果孩子2周岁以下的话,抚养权会归由女方抚养;如果孩子年满8周岁,则会参考孩子的意见。孩子2到6周岁,此时抚养权参考的因素最多,建议您收集平时您照顾孩子更多,您的经济条件优于对方,工作稳定性更强等证据证明您的抚养条件优于对方。

    播放量:777 2022-06-09
  • 指定监护人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刘双律师

    指定监护适用的条件是监护人对承担监护责任有争议。争议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是后一顺序的人不同意由前一顺序的人担任,或同一顺序的人相互争着要当监护人的。

    播放量:307 2022-06-09
施雨辰律师

辽宁大潮律师事务所

咨询该律师
  • 离婚不分割财产要给抚养费吗

    1694人阅读

    离婚时即便不分割财产,未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也需支付抚养费,这基于父母抚养义务,与财产分割无关。抚养费数额一般依孩子实际需要、父母负担能力及当地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或无固定收入计算方式不同。若双方就抚养费协商达成合法协议,可依协议履行。抚养孩子是父母法定责任,不能因离婚而推脱。

  • 离婚了才发现婚内出轨可以起诉抚养权吗

    1935人阅读

    离婚后发现对方婚内出轨,不一定影响已确定的抚养权归属。若能证明出轨行为不利于子女成长、影响抚养能力条件等,可起诉变更抚养权。要收集相关证据,如出轨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对方抚养能力下降的证据。法院判决会综合多种因素保障子女利益,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诉讼策略以维护权益。

  • 女方提出离婚男方不愿意小孩归谁

    1615人阅读

    离婚时子女抚养权归属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孩子不满两周岁,原则上随母亲生活;两到八周岁,要考虑双方抚养能力和条件,如经济、生活环境等;八周岁以上则尊重孩子意愿。若男方不愿离婚,法院先调解。判决时双方抚养条件相近,孩子长期随一方生活,该方获抚养权可能性大,总之要综合考量保障孩子利益。

  • 离婚如果都不要孩子怎么办

    1052人阅读

    离婚时若夫妻都不愿要孩子抚养权,法院一般不认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法定抚养教育义务,法院会将子女权益放首位,综合考虑双方抚养能力、条件、与子女感情等因素决定抚养权归属。若双方条件相当,则参考子女年龄和意愿。不直接抚养方需按时支付抚养费,以保障子女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