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投融资精选解答 > 基金托管人的法律性质是怎样的

基金托管人的法律性质是怎样的

时间:2024.06.16 标签: 金融保险 投融资 阅读:1479人
律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下文简称《基金法》)第二项明确指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都作为受托人存在。
然而,鉴于《基金法》的参照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下文简称《信托法》),关于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应如何根据《信托法》第三十二条条文来承担共同受托责任(即连带责任),抑或是按照《基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之规定来实现所谓的“分别行为各自负责,共同行为共同负责”;
此外,包括股权类和债权类基金在内的基金领域,其能否适用《基金法》此类规定等问题,都在实务界引发了诸多争议。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在此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供大家探讨:
1.法律适用层面:
除了《基金法》之外,中国尚未出台专门规范股权类和债权类基金的法律法规
考虑到《基金法》第二条明示“对于本法未做规定的事项,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据此,我们建议在涉及基金托管人等相关内容时,应该以此为依据,应用《信托法》里的相关条款。
2.在基金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方面:
《信托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明确表示,“若是共同受托人则需共同处理信托事务,若信托文件中有特别规定某些特定事务应由不同受托人负责的,则按其规定执行。
”这体现出在信托事务处理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应由共同受托人共同参与为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基金法》充分尊重基金资产运营和保管监管的分工独立性,确立了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各自应尽的职责,形成了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相互独立、制衡、监督的法制体系。
3.从基金实际操作角度看,基金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和日常经营,而基金托管人员则依据基金经理人制定的指令进行资金划转,并不介入指令的具体内容及投资标的的实质审核环节。
综观上述分析,尽管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均被视为基金合约中的受托人,但是他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托法》中的共同受托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资金设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
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三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义务,依照本法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依照本法和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受托职责。
通过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基金(以下简称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按其所持基金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通过非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基金(以下简称非公开募集基金)的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由基金合同约定。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我国目前的关税包括进口关税和过境关税。按照规定,增值税由税务机关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由海关征收。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个人携带或者邮寄进境自用物品的增值税,连同关税......

(1)、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2)、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3)、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

指融资融券交易,即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证券买卖,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主播虚假宣传怎么处罚

    1368人阅读

    主播虚假宣传会面临多种处罚。若违反《广告法》,工商部门会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要求广告主消除影响。能计算广告费用的,处三倍到五倍罚款,难以计算或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到一百万罚款。两年内三次以上或情节严重的,加重处罚,甚至吊销执照等,情节严重至犯罪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 取款机能取三万块钱吗

    1686人阅读

    在中国,ATM机取款有金额限制,单笔额度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每日累计大多限额20000元,无法一次取30000元。若要支取30000元,需前往银行柜台办理。在柜台取款可能要遵循银行大额取款规定,如提前预约,且不同银行大额取款预约金额和相关手续存在差异。

  • 股市赔钱了怎么办

    1413人阅读

    股市赔钱反映投资风险,正常市场波动损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若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致损,投资者可依《证券法》维权。可收集交易记录等证据,向监管部门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诉讼索赔。但证券类诉讼专业且证据要求高,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帮助。

  • 损坏他人财务1000元如何处理好

    1313人阅读

    损坏他人财物价值达1000元在民事法律上属于侵权行为,要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可协商确定。从治安管理处罚法角度,故意损坏可能面临处罚,但因价值1000元情节轻微优先民事赔偿。若协商不成,财物所有者可起诉要求侵权赔偿,诉讼时需提供财物价值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