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办案流程精选解答 > 二审律师要会见当事人几次

二审律师要会见当事人几次

时间:2024.06.06 标签: 诉讼仲裁 办案流程 阅读:1022人
律师解析:
中国现行法律体系尚未对二审期间执业律师当事人会面的具体次数做出明确限定。实际操作过程中,律师需依据个案的繁杂程度、当事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针对性的辩护策略,综合考虑后确定适当的会面次数。通常情况下,在撰写上诉状、收集当事人提供的最新观点或证据、商议法庭辩护策略等关键环节,律师往往需要亲自会见当事人。关键之处在于律师务必能充分做好会前准备工作,切实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一般情况下,盗窃受害者无权提起民事诉讼。但在特定场合和条件下,受害人有权向法庭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先进行刑事诉讼再进行民事诉讼。若民事案件审理中发现涉及刑事犯罪行为,......

超出法定六个月再审申请时效后,当事人不再具备直接申请再审的资格。但可向检察机关寻求抗诉支持或向原审判机构反馈。若检察机关或法院认为需纠正先前判决、裁定,可启动再审程序,不......

在司法审判中,当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当事人丧失上诉权,因为这意味着一审已经终结。最高人民法院主要负责审理一些特定的一审案件,以及对高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判决、裁......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如何追加被执行人流程

    徐宁律师

    追加被执行人流程:1、申请执行人提出追加被执行人的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证据。2、执行机构对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依法收集、调取有关证据。3、执行机构举行听证,对有关事实进行审查,并由合议庭作出是否追加的裁决。4、制作并送达裁定书。5、向追加的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

    播放量:864 2022-06-07
  • 开庭时间确定了可以另定时间吗

    徐宁律师

    一般而言,开庭时间确定后需要各方按时到达传票载明的地点开庭。但有特殊情况经申请,可以延期开庭审理: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2、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4、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如果原告无故不按期到庭,视为撤诉;被告不到庭,会缺席判决。

    播放量:694 2022-06-07
  • 可以重新审判的规定是什么

    刘欢律师

    二审法院发现一审法院的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1、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2、违反回避制度的;3、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5、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播放量:958 2022-06-07
  • 对方故意拖延诉讼程序怎么办

    1080人阅读

    在诉讼进程中,若被告刻意阻挠程序正常运作,可采取多种应对策略。要保持参与诉讼的积极性,搜集保存被告不法行为证据;关注法庭动态,及时报告异常;法庭会对被告恶意妨碍行为采取措施。要配合法庭工作,若因被告拖延有经济损失可提赔偿诉求。应信赖法律和法庭权威,捍卫自身权益。

  • 第三人撤销之诉谁为被告主体

    1505人阅读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被告主体通常是生效判决、裁定及调解书涉及的当事人,包括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等。若生效裁判涉及多方当事人,原审当事人都可能成为被告,如房屋买卖纠纷情形所示。此规定旨在保障第三人合法权益,使其在认为生效裁判损害自身利益时有诉讼救济途径,让司法更公平公正,彰显法律威严。

  • 6个月后,民事调解书还能再审吗

    1828人阅读

    民事调解书生效后6个月内,具备法定情形可申请再审。若调解协议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从知道或应知道之日起6个月内申请;内容违反法律规定,从调解书生效起6个月内申请。超出6个月一般不能申请,有新证据或特殊情况除外。能否申请再审需依实际案件和法律规定判断,要严谨处理。

  • 被异地起诉了不出庭的话有什么后果

    1121人阅读

    不出庭可能面临败诉风险。若原告按规定送达诉讼文书,被告不出庭即放弃答辩等权利,法庭可依原告证据作缺席判决,对方诉求可能获支持。被告不出庭不利于阐述观点、出示证据,可能导致不利事实被认定。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应申请延期。总之,不出庭不利维权,应积极应对,无法出庭要与法院沟通并办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