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人阅读
在诉讼进程中,若被告刻意阻挠程序正常运作,可采取多种应对策略。要保持参与诉讼的积极性,搜集保存被告不法行为证据;关注法庭动态,及时报告异常;法庭会对被告恶意妨碍行为采取措施。要配合法庭工作,若因被告拖延有经济损失可提赔偿诉求。应信赖法律和法庭权威,捍卫自身权益。
1505人阅读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被告主体通常是生效判决、裁定及调解书涉及的当事人,包括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等。若生效裁判涉及多方当事人,原审当事人都可能成为被告,如房屋买卖纠纷情形所示。此规定旨在保障第三人合法权益,使其在认为生效裁判损害自身利益时有诉讼救济途径,让司法更公平公正,彰显法律威严。
1828人阅读
民事调解书生效后6个月内,具备法定情形可申请再审。若调解协议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从知道或应知道之日起6个月内申请;内容违反法律规定,从调解书生效起6个月内申请。超出6个月一般不能申请,有新证据或特殊情况除外。能否申请再审需依实际案件和法律规定判断,要严谨处理。
1121人阅读
不出庭可能面临败诉风险。若原告按规定送达诉讼文书,被告不出庭即放弃答辩等权利,法庭可依原告证据作缺席判决,对方诉求可能获支持。被告不出庭不利于阐述观点、出示证据,可能导致不利事实被认定。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应申请延期。总之,不出庭不利维权,应积极应对,无法出庭要与法院沟通并办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