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经营管理精选解答 > 相同法人的两家企业劳动关系是怎么样的

相同法人的两家企业劳动关系是怎么样的

时间:2024.09.18 标签: 公司经营 经营管理 阅读:1034人
律师解析: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人,并不意味着两家公司必然存在某种关联性,无需特意在书面文件中明确指出此情况。
然而,如果确实需要对此有所说明,则可详细列出各方面的出资来源及其相关具体信息。
换言之,即便同一位法人成立了两家公司,只要这两家公司能够做到各自独立运营,并且彼此间并无任何投资或控股关系,便不被视为关联企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可以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通过引擎搜索搜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点击点入官网。进入官网后,就直接查询界面。在搜索栏输入你要查的企业注册账号。输入完毕后点击......

办理事项是:一、核准名称:确定公司类型、名字、注册资本、股东及出资比例后,可以去工商局现场或线上提交核名申请。二、提交材料:确认地址信息、高管信息、经营范围,在线提交预申......

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章程;法人股东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股东身份证及其复印件;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证明;住所使用证明。......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隐名股东认定股东资格有哪些规定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认定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因违反《民法典》的规定被认定无效。

    播放量:1129 2022-06-15
  • 如何确认股东资格

    刘婉芬律师

    隐名股东在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同时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因违反《民法典》的规定被认定无效。

    播放量:940 2022-06-15
  • 股东分红的条件是什么

    彭彦林律师

    股东分红的基本条件:只要企业的收益大于支出,也就是盈利,股东便可以分红,这是基本条件。另外,还有一个是事先约定,有的企业为了发展需要或者对于股东回本诉求,也有约定了3年没有现金分红的情况。还有的企业,以股票增发的形式分红来替代现金分红。

    播放量:340 2022-06-09
余婷婷律师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朝阳区律协女工委委员,西城区广外街道社区法律顾问,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调解员。执业以来,办理案件数百起,诉讼经验丰富,法学功底扎实,逻辑思维敏捷,擅长刑事辩护、合同纠纷、经济纠纷、房产纠纷等,以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好评。 力争做一名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专业律师。

立即咨询
  • 经纪公司违约金一般多少合适

    1583人阅读

    经纪公司违约金合适数额需视具体合同约定与实际情况。违约金应与违约损失适配,补偿直接和间接损失。合同有明确约定则依约执行,无约定时司法实践中法官会考量违约性质、程度及守约方损失等酌情判定。一般不超合同标的额30%,具体数额要结合案件事实与法律规定综合判断。

  • 经纪公司违约金怎么算出来的

    1502人阅读

    经纪公司违约金通常依合同计算,着重考量违约给公司带来的实际损失,如履行成本增加、预期利益损失等,也会参考行业惯例与市场情况。若合同明确计算方式,按约执行;未明确则以违约方获利加弥补守约方损失的合理费用确定。例如合同约定违约方支付合同金额30%为违约金,100万合同金额对应30万违约金。总之,计算需综合多因素,秉持公平合理原则。

  • 经纪公司违约金怎么算

    1230人阅读

    经纪公司违约金计算主要依合同约定,合同会明确违约行为及对应违约金金额或计算方式。若合同无约定,可参照法律法规和行业惯例。实际中常见按合同总金额(20%30%左右)、未履行部分计算,还需弥补实际损失。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可请求法院调整,确定时要结合合同和实际情况,确保合理合法。

  • 本人不知情被成为法人怎么处理

    1061人阅读

    不知情成为法人可如此处置:先搜集能证明不知情的文件、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向公司登记机关(一般是工商局)申请撤销登记,说明身份被冒用情况。若登记机关拒绝或未回应,可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错误登记。此外,若他人冒用身份违法经营构成侵权,可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名誉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