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司法文书精选解答 > 起诉的流程是什么

起诉的流程是什么

时间:2024.05.05 标签: 诉讼仲裁 司法文书 阅读:1307人
律师解析:
当被告接到起诉状副本后,需于15个自然日内递交对应的答辩状
根据法律规定,具体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首先,人民法院需要在立案之日起的第五个工作日内,向被告发放起诉状副本,被告有责任在收到副本之日起的第十五个工作日之内,提出答辩状;
其次,答辩状应当详细记录被告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以及联系方式等;
再次,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言,其名称、住所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也需要在答辩状中予以明确;
最后,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的第五个工作日内,需要将答辩状副本送达给原告。
此外,人民法院还应对决定受理的案件,通过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形式,向当事人告知相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以口头形式进行告知。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二)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村规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村规民约是村民会议或者村民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以规范村民行为、维护村庄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

村规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村规民约是村民会议或者村民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用以规范村民行为、维护村庄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紧急避险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存在一个正在发生的危险,这个危险可能威胁到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欠钱不还最快多久能开庭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依据法律,法院立案后五日内向被告发起诉书副本,被告收到后十五天内提交答辩状。 未按时提交不影响审理。 从立案到提交答辩状最短二十天。 开庭日期因案情和法院安排而异。 债务纠纷案件理想庭审时间为答辩后合理时间,具体开庭日期由法院决定。

    浏览量:1474 2024-07-18
  • 欠钱不还跨县怎么起诉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民事诉讼中,案件一般由被告所在地基层法院审理。自然人被告以主要生活、工作地为准,而法人或社团则以其注册或实际经营地为准。若多名被告分布在不同地区,各相关法院均有管辖权。原告可根据情况选择任一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但建议事先咨询专业意见以确定最佳选择。

    浏览量:1095 2024-07-15
  • 未成年遭受侵害诉讼时效多久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中国法律规定,针对未成年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其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但时效起点独特,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从受害者年满十八岁那年开始计算。此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直到他们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浏览量:873 2024-07-03
  • 保险法民事起诉状怎么写

    1064人阅读

    1. 原告:索赔案件中的受害者(伤亡事故中本人/死者继承人,需提供详细个人信息)。 2. 被告:赔偿责任人,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和车主(如适用),车主为自然人则需同样提供。 3. 诉讼请求:明确列出赔偿项目,参照网站提供的计算表格。 4. 事实与理由:详述事故经过。 5. 诉状落款:受害人或死者继承人(包括父母、伴侣和子女)签名,单位则需盖章。

  • 学生保险起诉书是手写的吗

    1245人阅读

    撰写起诉书是司法关键步骤,非必须手写。电子打印因便捷、易修订、备份受青睐。起诉书需含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材料。手写或电子打印,都应重视格式规范和内容准确。

  • 被告可以将起诉状发朋友圈吗

    1181人阅读

    关于法院照片能否发至朋友圈,我们持谨慎态度。民事起诉状涉及他人隐私,公开可能侵犯他人权益,引发法律责任。但法律允许公开判决书,操作时需删除个人隐私部分,不披露对方身份信息。因此,建议谨慎考虑,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民法典第十条的内容

    1668人阅读

    民法典第十条涉及法律渊源,包括法规、习惯和法理等。尽管《民法总则》未提及法理,但相信未来会有司法解释和情形指导制度补充。 指导性情形虽具参考价值,但法官可凭法律知识判断,并需充分说理。在类似案件中,法官可作出不同决定,但需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