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人身侵权精选解答 > 当法人代表年龄限制多少岁

当法人代表年龄限制多少岁

时间:2024.09.18 标签: 损害赔偿 人身侵权 阅读:971人
律师解析:
根据相关法规,18岁方可担任法人代表职务。
通常情况下,公司设定法人代表的条件之一即为年满18周岁。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现行法律条款中,特意明确了无民事行为能力或受限民事行为能力人士不可担任法定代表人之职,因此我们只能选择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担此重任。
同时,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年满18周岁,或者虽未达到18周岁,但其劳动所得可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未成年人达到上述标准时,即被视为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

(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赔偿损失;(八)支付违约金;(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

人身损害赔偿是指交通事故中对受害人的人身造成的损害,需要就医治疗或休息而支付各种费用。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7条的规定,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侵犯别人隐私权怎样判

    高发星律师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于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等侵犯别人隐私权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是以刑事犯罪处理。对于侵犯别人隐私权的行为同时还是侵权行为,受害人可到法院起诉对方侵权,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

    播放量:1496 2022-06-07
  • 伤情鉴定多久出结果

    肖建华律师

    公安机关在办理人身伤害案件中,委托专业鉴定机构对案件当事人的伤势情况进行鉴定。公安部对于公安机关在办理伤害案件中的鉴定有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受理伤害案件后,应当在24小时内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告知被害人到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

    播放量:1212 2022-06-07
  •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

    鲁东律师

    侵权责任的承担形式有以下几种:(1)停止侵害,指侵权人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2)排除妨碍,指排除侵权行为对权利正常行使所造成的妨碍。(3)消除危险,指采取一定措施消除侵权行为给他人合法权益可能带来的危险。(4)返还财产,指将非法侵占的财产返还给权利人。

    播放量:798 2022-06-07
时亚晴律师

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

时亚晴律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目前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现执业于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曾在多家大型金融公司担任企业法务,负责审查并修改企业日常职能合同,协议公司其他部门简历里公司法律事务体系。执业以来,亲自经办大量劳动争议案件、合同纠纷、民间借贷、婚姻家事案件、交通事故案件、人身损害责任纠纷及工伤案件,为当事人争取权益、挽回损失,本着专业、负责的态度服务于每一位当事人。世界很大,律师很多,或许我不是您的最优选择,但我一定用尽全力解决您的困扰。

咨询该律师
  • 鼻骨骨折多久可以出院

    1527人阅读

    鼻骨骨折的出院时间不能一概而论,取决于骨折严重程度、是否伴有其他损伤(如周边软组织、鼻窦损伤等)及治疗方式等。单纯鼻骨骨折复位后,观察2至3天,无感染、鼻部功能正常且症状受控可出院;复杂骨折伴其他损伤手术治疗后,可能需1至2周甚至更久观察,情况稳定方可出院,具体由医生判定。

  • 轻微伤的误工费赔多少天能拿到

    1926人阅读

    轻微伤误工费赔偿有明确规定。赔偿天数根据受害人耽误工作时间确定,以医疗机构证明为标准,致残且持续误工的算至定残前一天。赔偿金额结合收入与误工时间,有固定收入按实际减少收入算,无固定收入按近三年平均收入或参照同行业平均工资算。提交证据经法院审理后,对方应按判决履行,否则可申请强制执行。

  • 人身损害精神赔偿标准是多少元左右

    1844人阅读

    精神性人身伤害赔偿金额无固定范围,需综合多要素衡量确定,包括侵权者过失程度、侵害方式等实际细节,以及侵权结果、获益、经济承受力、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等。司法实务中,轻微精神伤害赔偿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严重的可能更高,但总体少则数千元,多则数十万元。因案件具独特性,最终赔偿由法院裁定。

  • 夫妻之间有没有隐私权

    1814人阅读

    夫妻之间存在隐私权,在婚姻生活中,双方有个人隐私空间与秘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夫妻关系不能成为侵犯对方隐私的借口。但这种隐私权并非无限制,在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管理、子女抚养等特定情形下,一方需告知对方相关信息,如离婚诉讼时要如实说明共同财产情况,隐私权需在尊重合法权益基础上协调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