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证据调查精选解答 > 领导要炒掉你需要哪些证据

领导要炒掉你需要哪些证据

时间:2024.04.05 标签: 诉讼仲裁 证据调查 阅读:856人
律师解析:
当遭遇辞退之时,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您需妥善保管以下关键性证据
被辞退时的录音或录像资料、即时通讯中的对话内容及相关截图信息、第三方见证者的证明言论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明确规定,能够被采纳为证据之物には包括:
(一)约谈当事人的陈述;
(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材料;
(三)物品及证据的实体证明;
(四)音像资料和影像制品;
(五)电子计算机数据;
(六)来自第三方证人的真实证言;
(七)专业人士的技术鉴定报告;
(八)现场勘查所作的详细记录等。这些证据务须经过严谨的查证过程,确认其真实度后方可作为判定事实真相的依据。
此外,第六十四条也强调了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于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提供必要证据加以支持的义务。若是由于客观原因而无法亲自搜集的证据,抑或是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所必需的证据,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均可申请由法院进行调查和收集。
同时,人民法院应按照法定程序,以全面、公正、客观的态度,对证据进行审查核实,确保司法公正与公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直接证据一般有当事人的陈述;以及还有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视听证据;在特定的情况之下,是能够直接证明是谁实施了犯罪行......

物证和书证在形式上都是表现为物体,但在本质上确有很大的区别: 1、书证是记载或反映行为和思想上的物体,而对于物证是根据其外部的特证、大小还有规格来确定,物证不具有思想内容......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处理: 1、确认信息泄露的情况; 2、修改密码和账户设置; 3、保留所有关于信息泄露的证据; 4、联系相关机构; 5、立......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行政诉讼案如何申请证人出庭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我国诉讼法,申请人需在举证期限截止前申请证人出庭,通过法院审批。法院有权审查申请,拒绝明显无据或不合法的请求。获批准后,法院会提前通知证人,确保其出席法庭审理,通知应在庭审开始前完成。

    浏览量:1418 2024-07-01
  • 债务纠纷起诉的管辖范围是怎样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遭遇经济纠纷需备齐证据如借款凭据,携带身份证、诉状和证据至相应法院立案庭。法院在接到诉状后五日内送达被告,被告十五日内回应。法院会通知双方诉讼权利及审判员信息,并审查材料搜集证据。可能邀请新参与者,开庭前三天公告详细信息。清晰流程助您顺利进行经济纠纷投诉。

    浏览量:1090 2024-06-30
  • 债务纠纷起诉的管辖法院如何确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遭遇经济纠纷需备齐证据如借款凭据,携带身份证、诉状和证据至相应法院立案庭。法院在接到诉状后五日内送达被告,被告十五日内回应。法院会通知双方诉讼权利及审判员信息,并审查材料搜集证据。可能邀请新参与者,开庭前三天公告详细信息。清晰流程助您顺利进行经济纠纷投诉。

    浏览量:1010 2024-06-30
  • 录音证据质证如何进行

    1625人阅读

    1.精心挑选录音时间和场所。 2.使用专业、小巧、隐蔽、耐用且音质佳的录音设备。 3.明确取证内容和期望对方承认的事实,充分准备。 4.对话时保持自然神态和语气,避免让对方察觉录音。 5.必要时,请公证机关对录音过程进行公正证明。

  • 举证期限是什么时候开始

    1921人阅读

    举证期限从当事人接到法院传票时开始,这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确定的。在案件审理的预备阶段,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为各方当事人确定举证期限。当事人可协商确定具体时限,并请求法院批准。

  • 征信报告上查询记录多久消失

    1332人阅读

    征信报告上的查询记录保留时间一般为2年,但如果有不良信贷记录如逾期情况,该记录将被保留5年。因此,即使注销账户或清偿欠款,也需要等待5年才能使信用记录恢复良好状态。

  • 再审新证据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1241人阅读

    在四种情况下,可申请二审程序中举证证明新证据:1)新证据在原审前已存在,但因客观因素庭审后才发现;2)新证据基于原证据,原审期间已注意到但受客观因素限制未获取或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供;3)原审后逐步形成的证据,不能单独发起新诉讼;4)原审阶段提交但因法院原因未合理质证或未作为裁判依据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