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处罚精选解答 > 企业行政处罚记录可以消除吗

企业行政处罚记录可以消除吗

时间:2024.03.23 标签: 行政类 行政处罚 阅读:1208人
律师解析:
由于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规定,企业受到的行政处罚记录无法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消除。
一旦被赋予行政处罚的公司被置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进行展示公示,自该日起计算,在达到五年期限之后,该条记录将永久性地保留下来,但不在向社会公众公开,即不再公示。
换句话说,即便五年后行政处罚记录未再进行展示推广,实际上仍然存在并无法消除。
行政处罚是指政府部门在依据其法律权限及规定的程序原则下,针对那些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刑事犯罪行政相对人,采取惩罚性的行政制裁措施的具体行政行动。
法律依据:
《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
企业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异议的,可以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予以受理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核实,并将核实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将不予受理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核实发现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存在错误的,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正。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行政处罚的不成立是指行政处罚决定还不成其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不成立,同时决定了对行政相对人不发生法律效力。行政处罚无效是指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因具有明显瑕......

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有:(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超载怎么处罚

    徐宁律师

    车辆超载的处罚:1、公路客运车载客超载,处200元-500元的罚款;超额20%或违法载货的,处500元-2000元的罚款。2、货运机动车超载的,处200元-500元罚款;超载30%或者违法载客的,处500元-2000元罚款。3、运输单位车辆超载行为,对直接主管人员处2000元-5000元罚款。

    播放量:751 2022-06-07
  • 举报无证卖烟最有效方法

    鲁东律师

    主要是向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烟草专卖局举报。按照规定,无准运证或者超过准运证规定的数量托运或者自运烟草专卖品的,处以违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价值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违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

    播放量:903 2022-06-07
  • 超过额定乘员会被怎么处罚?

    徐宁律师

    车辆超载的处罚:1、公路客运车载客超载,处200元-500元的罚款;超额20%或违法载货的,处500元-2000元的罚款。2、货运机动车超载的,处200元-500元罚款;超载30%或者违法载客的,处500元-2000元罚款。3、运输单位车辆超载行为,对直接主管人员处2000元-5000元罚款。

    播放量:780 2022-06-07
  • 盗窃罪分流为行政案件怎么判

    1800人阅读

    特定条件下,盗窃犯罪可能转变为行政违法行为处理,原因多为案件情节轻微、财物价值低。若当事人被判定行政违法,需接受行政处罚,如行政拘留和罚金。像盗取财物价值未达刑法立案标准时,可能面临5天到15天行政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 赌博案件行政处罚标准是多少元

    1398人阅读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或参与赌博且赌资较大的,处五日以下拘留、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赌资较大”数额各地认定标准不同,经济发达地区标准相对较高,具体处罚要结合当地规定和实际情况判定。

  • 非法经营不构成犯罪的行政处罚由谁决定

    1670人阅读

    对于涉及非法经营行为但未达犯罪标准的案件,由特定市场监管机构裁定应受的行政处罚措施。该管理团队会根据违法经营活动的具体情况,如商业性质、运营规模、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损失等因素,依法依规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策。

  • 民法典保证期间最长可以约定几年

    1119人阅读

    《民法典》规定保证期间可由当事人约定,且无上限限制。但实际中,约定过长不利于平衡当事人权利义务,应在合理范围。若未约定或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日起算,往后推六个月。同时,保证期间不会中途停止、中断或延长,约定时要综合考虑,确保合法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