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辞退员工补偿金怎么计算

辞退员工补偿金怎么计算

时间:2024.10.01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886人
律师解析:
第一在确定经济补偿金的具体金额时,工资基数应当包含劳动者所得的奖金、津贴以及补贴等现金形式的收入。
第二,关于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限的细节问题,若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服务期满一年,应向其支付数额为一个月工资标准的补偿金;若是超过六个月但不足整一年的时间,就按照整个一年来计算;倘若工作未达六个月,则仅需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根据相关规定,中国公民在以下日期享有法定节日假期: (一)新年,享有1天的带薪假期(时间为每年的); (二)春节期间,能够享受连续3天的带薪休息日(具体为农历年的正月初一......

法规规定每年有11个法定节假日,在此期间,员工如果选择加班,那么公司需向其支付三倍工资作为报酬;若是在休息天加班的话,公司则应支付双倍工资,以示对此的公司也需要支付相当于......

在某些情况下,各地及各企业的相关规定可能会有所区别。 总体而言,我们按照如下标准进行操作: 1.对于病假的期限较短(即在两个月以内),我们将按照您全额的工资和津贴进行发放......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曾胜权律师

上海明伦(苏州)律师事务所

曾胜权律师,上海明伦(苏州)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本科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曾就读于同济大学,具有10年以上的法律工作经验,专业擅长刑事辩护,离婚诉讼纠纷,民事经济纠纷等方向。秉承“敬业、敬心、敬责”的服务理念,处理无数起不同类型的案件;执业以来,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奋斗的目标,把官司胜诉率作为对当事人信任的回报!

咨询该律师
  • 犯人劳动报酬一个月多少

    1330人阅读

    犯罪人士劳动薪酬标准在国内不统一、不固定。其确立受劳动项目、强度、成果及监狱规章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监狱依相关规定和内部制度,综合劳动表现与产出确定薪酬,目的是激励改造、提升技能与责任感。薪酬主要功能非经济获利,而是助力改造与融入社会,具体数额以各监狱实际执行情况为准。

  • 非吸案员工工资能否退回去

    1763人阅读

    在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行动中,员工工资处理需全面评估。若员工对公司违法无意识,且薪酬源于合法劳动,通常无需退还;若明知公司犯罪,则薪资可能属违法所得需退还。评判核心是员工主观心理及薪酬与非法活动关联度。司法机关会结合具体案件,如职务、参与度等分析,不能一刀切。

  • 未成年干活怎么给工资的

    1738人阅读

    中国现行法规规定,企事业单位不得聘用16岁以下未成年人,文艺等特殊行业需按规定审批并保障其义务教育权。对16至18周岁未成年劳动者,用人单位要同工同酬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以货币形式支付,周期最长一个月。计算工资要综合多因素,单位克扣或拖欠工资,未成年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维权。

  • 劳动报酬可以转让吗

    1380人阅读

    劳动报酬一般可被赋予可转让性,但有诸多限制与条件。从法律角度,它属债权关系,符合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时可合法转让,如经用人单位授权,劳动者可将报酬转交给第三方。不过,涉及特定人身性质或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转让。转让要遵循公平等原则,履行告知义务,总之须依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