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产品质量精选解答 > 卖变质食品市场监督管理局如何处罚

卖变质食品市场监督管理局如何处罚

时间:2024.03.01 标签: 损害赔偿 产品质量 阅读:1362人
律师解析:
如果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制造商生产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商明知道这些产品并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却仍然进行销售的话,除了可以要求赔偿您的相应损失之外,还可进一步向实际的生产商或是销售商请求支付产品售价的十倍作为惩罚性赔偿。如果商家销售变质食品,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没收其收支违法收入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为了进行违法生产经营而使用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等相关物品;若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价值总额未能达到一万元人民币,将面临着五万元至十万元之间的处罚;若情节严重的,有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国内使用高仿机不存在违法情形,使用者不存在违法情况,只有制造这种的厂家可能会涉及商标侵权以及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

1.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2.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

1、产品质量责任是指因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产品适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给用户造成损失后,由产品的生产者和经销者所承担的民事责任。2。不......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鉴定鞋子是否假冒伪劣怎么判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产品构成犯罪,非法利益大或有严重情节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极大或极严重可判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鉴定鞋子真伪需专业机构,确认为假冒后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判决视案件情况而定。

    浏览量:1031 2024-07-13
  • 合伙销售高仿50万怎么判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判决考虑因素包括侵权商品数量、市场价值、违法所得等。违法所得较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法所得特别巨大或有极其严重情节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浏览量:1050 2024-07-11
  •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立案金额标准是多少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我国法律对生产和贩卖假药行为零容忍,不论涉案金额多少。凡涉及含有超标有毒有害成分、无效成分导致治疗延误、标注适应症超出规定范围或缺乏急救必需成分的假药,均构成刑事案件,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浏览量:1255 2024-07-01
  • 严重质量事故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1020人阅读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事故责任人将按事故严重程度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一般事故罚款二十至五十万元,较大事故五十至一百万元,重大事故一百至五百万元,特别重大事故五百至一千万元。情节特别恶劣的,罚款一千至两千万元。

  • 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怎么索赔

    1760人阅读

    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可向制造商或经销商索赔,若产品设计缺陷导致消费者人身伤害,侵权方需承担医疗费用、护理费用、工资损失等赔偿,残疾者还需支付生活辅助器具、生活补贴金等,若导致死亡,还需支付丧葬费用、死亡赔偿金等。

  •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承担什么责任

    1184人阅读

    根据我国法律,虚假宣传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两种情况:一是经营者须停止广告活动、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三倍至五倍罚款;二是广告经营者面临更严厉处罚,包括没收广告费用并罚款三倍至五倍。

  • 虚拟产品不能退款符合法律规定吗

    1475人阅读

    关于虚拟产品退款问题,现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其必须坚决不予退款。虚拟产品与其他实物商品应享有相同权利,理应允许退款。但需注意,对于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法规已明确规定不在无理由退还期限内。若商家已事先告知消费者购买不涉及退款,且消费者在了解后自愿达成协议,则消费者不能再以无理由为由提出退款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