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子女抚养精选解答 > 争取抚养权必须知道哪几个法律常识

争取抚养权必须知道哪几个法律常识

时间:2024.09.23 标签: 婚姻家庭 子女抚养 阅读:1074人
律师解析:
争取抚养权需了解以下法律常识
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双方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争取抚养权并不一定导致另一方丧失监护权
其他法律常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离婚四年后可以变更抚养权。法律规定,如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者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那么不直接抚养方在离婚四年后,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要求法院判决对......

李鹏律师
李鹏律师
13610869217
咨询我

离婚后要经过以下程序才能为孩子办理改姓手续:若双方协商一致的,需要双方订立书面同意书、提出书面变更申请、审核申请材料、核准变更等手续;若双方起诉变更的,需要法院依法作出生......

李鹏律师
李鹏律师
13610869217
咨询我

父母遗弃婴儿致死的,会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有法定抚养义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

李鹏律师
李鹏律师
13610869217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离婚后不给抚养费会坐牢吗

    万鹿勇律师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不给子女抚养费不至于坐牢,但是可以向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播放量:311 2022-06-09
  • 夫妻离婚孩子抚养权的判定标准

    易轶律师

    如果孩子2周岁以下的话,抚养权会归由女方抚养;如果孩子年满8周岁,则会参考孩子的意见。孩子2到6周岁,此时抚养权参考的因素最多,建议您收集平时您照顾孩子更多,您的经济条件优于对方,工作稳定性更强等证据证明您的抚养条件优于对方。

    播放量:777 2022-06-09
  • 指定监护人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刘双律师

    指定监护适用的条件是监护人对承担监护责任有争议。争议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是后一顺序的人不同意由前一顺序的人担任,或同一顺序的人相互争着要当监护人的。

    播放量:307 2022-06-09
李鹏律师

广东正大联合律师事务所

李鹏律师,985硕士学历,办理多起离婚纠纷、劳动工伤、商品房买卖合同等民商事案件。本人坚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则,尽心尽力对待每一个当事人的案件,很多案件取得了很好的诉讼结果,赢得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咨询该律师
  • 分居离婚抚养权归谁抚养

    1173人阅读

    分居离婚时,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分配非依固定标准,要综合多因素评估判断,如子女年龄、意愿,双方抚养能力、条件,家庭生活环境及特殊情况等。子女年幼时,法院倾向把抚养权判给能提供稳定优质生活环境与周全照顾的一方;子女满八岁,其意愿是重要考量因素。法院判决始终以保障子女权益最大化为原则。

  • 离婚后抚养费纠纷何时开庭

    1298人阅读

    离婚后因抚养费纠纷引发的诉讼,开庭日期难以预估,受法院案件处理进度、排期规律、传票送达等诸多因素影响。从原告起诉到开庭可能需数月,期间法院会依法做准备工作,如向被告发通知、组织证据交换等。当事人务必关注法院派发的传票,上面会注明开庭具体日期和场所。

  • 婚外生子男方抚养费的规定是什么

    1708人阅读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方在外与他人所生孩子,男方仍有抚养责任。抚育金额需结合子女实际需求、双亲经济能力、当地生活水准等具体情形分析。有稳定收入的父亲,每月抚养费占月总收入20%30%,负担两个及以上子女可适度提高但不超50%;无固定收入的父亲,抚养费参考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按上述比例计算。

  • 抚养权归谁小孩的户口就跟谁吗

    1078人阅读

    抚养权归属与孩子户口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抚养权确立主要考量对孩子最有利因素,如父母养育能力、孩子意愿、生活环境等。户口受实际居住地、地区管理需求等影响。即便抚养权归一方,另一方仍能通过友好协商或法定程序,争取让孩子户口留在原户籍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