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夫妻债务精选解答 > 老赖欠钱子女要还债吗

老赖欠钱子女要还债吗

时间:2024.12.24 标签: 债权债务 夫妻债务 阅读:1189人
律师解析:
老婆欠债老公是否需要还,需要看欠债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为夫妻共同债务则老公需要还;如果欠债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老公不需要偿还。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以及对共有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而产生的债务。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夫妻离婚后债务首先要区分债务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一方的个人债务。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则离婚后需要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具体怎么承担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

夫妻分居期间产生的债务,如果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形成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但分居期间,配偶一方举债将所借款项用于非法目的,如......

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烟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如果是死亡一方的个人债务,应当用其遗产偿还。夫妻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是无条件的,它并不以死亡一方......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夫妻单独债务有哪些呢

    姜远波律师

    夫妻单独债务有:男女各自婚前所负的债务;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除外;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济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等等。

    播放量:785 2022-06-07
  • 离婚时怎么分割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

    徐炜律师

    如果是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一方婚前的债务、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个人债务。

    播放量:1122 2022-06-07
  • 债务转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谢俊生律师

    1、债务转让必须是有效的债务,债务有效存在是债务承担的前提。2、债务转让中被转移的债务具有可移转性,不具有可移转性的债务,不能够成为债务转移合同的标的。3、债务转让涉及的第三人须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就债务的转让达成合意。4、债务转让须经债权人同意。

    播放量:1413 2022-06-07
宋卓彬律师

浙江易盛扬律师事务所

宋卓彬,国家法官学院深造,浙江易盛扬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人、终身荣誉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协会法律顾问客座教授,中国商业经济联合会企业法律顾问领域特约研究员。具有近10年的法律服务从业经验。宋卓彬律师携律师团队在刑事辩护、合同纠纷、婚姻继承、房地产纠纷、群体性案件、企业法律顾问等拥有丰富的经验,率团队完成多宗复杂、重大、疑难的诉讼案件,并取得卓越的成绩。

咨询该律师
  • 离婚后债务清偿怎么处理

    1225人阅读

    离婚后债务清偿有主要原则。夫妻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承担,用共同财产清偿;共同财产不足或财产归各自所有时,先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一方个人债务由债务人自行承担,但需明确证据证明,如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等。处理时要考虑双方经济及债务实际情况,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离婚后夫妻的共同债务怎么认定

    1475人阅读

    离婚后判断夫妻共同债务,主要考量债务是否为婚姻存续期间共同生活所需、因共同生产经营活动引起或双方知情且达成共识产生。如为购置家庭居住房产的贷款属共同债务;一方私自举债,如赌博或非正常消费欠款,不算共同债务。夫妻双方应对共同债务承担偿还责任。

  • 可以先拿离婚证再起诉债务吗

    1698人阅读

    通常不可先拿离婚证再起诉债务,离婚与债务纠纷应分开处理。婚姻存续期间债务一般属夫妻共同债务,先拿离婚证再起诉,对方可能拒担债务致诉讼复杂。正确做法是在离婚诉讼中一并处理,明确债务性质及承担方式,保障债权人权益。若遇债务纠纷或有疑虑,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 起诉离婚银行欠账怎么算

    1260人阅读

    起诉离婚时银行欠账的归属和承担方式取决于债务性质。共同生活或双方认可的债务为共同债务,离婚时需共同承担;明确为个人债务的则由个人承担。婚前个人债务且未用于婚后生活、因侵权行为产生的债务等属个人债务。实际处理要提供相关证据,法院据此判决,遇此类问题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