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公司犯罪辩护精选解答 > 虚假出资罪既遂能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虚假出资罪既遂能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时间:2024.12.09 标签: 刑事辩护 公司犯罪辩护 阅读:814人
律师解析:
虚假出资罪既遂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如果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虚假出资罪既遂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处罚标准是这样的:自然人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应对......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公司偷税漏税的处罚

    彭彦林律师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播放量:1458 2022-06-08
  • 擅自设立分公司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刘婉芬律师

    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播放量:533 2022-06-07
  • 公司涉嫌诈骗,员工不知情,会判刑吗

    姜远波律师

    不会,公司涉嫌刑事诈骗,如果员工确实不知情,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该员工系管理人员的话,且与该诈骗行为有关联的话,涉嫌诈骗罪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该员工只是一般小职员,未参与管理预谋诈骗行为,仅仅执行上级命令,该员工是不构成诈骗罪的。

    播放量:1262 2022-06-07
崔关陆律师

北京市昌久(昆明)律师事务所

崔关陆,北京市昌久昆明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法学科班出身,专业知识精湛,以良好的服务获得众多当事人好评。 专业擅长: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刑事辩护

立即咨询
  • 单位打架怎么处理最好

    1817人阅读

    单位内发生打架事件,首要任务是立即制止冲突。管理层面要展开调查。若打架致轻微伤及以下伤害,单位可依内部规定处分;若造成轻伤及以上伤害,涉及刑事犯罪,应及时报警。受害者可依民事法律要求侵权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侵权者还会因伤害程度面临治安或刑事处罚。

  • 社会团体法人被判刑怎么办

    1573人阅读

    社会团体法人被判刑,要先明确判刑对象是法人自身还是相关责任人员。若相关责任人员因职务犯罪被判刑,会影响社团运营管理与声誉,内部或需调整管理岗位人员,外部要积极沟通解释。若法人因单位犯罪被判刑,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严重时会被撤销登记,此时应依法履行义务,妥善处理各方关系。

  • 公司出问题法人要坐牢吗

    1457人阅读

    法人是否坐牢需依具体情形判断。若法人实施单位犯罪行为,在诈骗、逃税等犯罪活动中起决定等作用,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并坐牢;若是合同违约等民事纠纷,一般无需担刑责,通过民事途径解决。若法人能证对公司犯罪不知情且未参与,也可能免刑责,其是否坐牢取决于行为性质、参与程度等因素。

  • 洗钱罪的帮助犯单位法人会怎么处理

    1848人阅读

    单位构成洗钱罪帮助犯时,单位法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依《刑法》而定。单位犯洗钱罪,对法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实践会考量法人在犯罪中的具体作用、主观故意等。若法人有法定免责情形或许无需担责,反之则按标准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