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精选解答 > 行政复议有哪些意思

行政复议有哪些意思

时间:2024.03.04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诉讼 阅读:1095人
律师解析:
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管辖权限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从而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普通的行政诉讼一般需要六个月才可以出结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简易的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需要四......

行政诉讼的诉效时效一般是六个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提出。如果申请了行政复议的,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应当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一般是6个月,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随时打官司的借条有效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三个核心要素: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的真实性以及是否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对于“随时可提起诉讼的借据”,其效力需验证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能力、借据是否反映真实意愿,且内容是否合法合规。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借据即有效;否则可能无效。

    浏览量:1194 2024-07-23
  • 欠条诉讼时效有20年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中国,各类案件的追诉期通常为三年,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案件复杂或证据难以获取,个人可申请延长诉讼时限。超过二十年的诉讼请求一般不受保护,除非得到官方批准。因此,普通欠条的诉讼时效不是二十年,除非有特殊法律规定或通过法定程序获得延期。

    浏览量:926 2024-07-22
  • 借款协议是法律效力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在真实意愿下,且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时不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构成有效民事法律行为。 此类行为具备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浏览量:802 2024-07-20
邵如阳律师

江苏联盛(上海)律师事务所

邵如阳律师(18994700001 )合伙人律师, 办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刑事案件 执业前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高速管理处多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作风稳健 从业以来成功代理多起重大知识产权类侵权案件,银行经济类案件等诉讼案件 上百起刑事案件

咨询该律师
  • 行政案件,检察院可以制作调解书吗

    1868人阅读

    中国《行政诉讼法》排除行政诉讼调解,行政机关作为行使法定行政管理权的被告,其行为须依法执行,受法规约束。法院审理时以事实和法律为准,维持合法行为,撤销违法或不当行为,确保司法公正,不涉调解。

  • 行政诉讼二审判决后不服的怎么办

    1750人阅读

    若对行政诉讼二审判决不服,当事人可采取以下措施:1. 申请再审,向二审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需提交正式再审申请。2. 提出申诉,向原审法院或当地检察院提交申诉状及原审判决书或裁定书,阐述不服理由及提供相关证据。如认为事实认定有误,也可口头申诉,由法院记录。在此期间,判决或裁定仍具执行力。

  • 行政诉讼庭审未举证怎么办

    1001人阅读

    行政诉讼中,被告未举证,法院将依据其他证据公正判决。涉及第三方权益,第三方可提交证据。法院可调查取证。原告诉求无充分理由,法院可驳回。行政行为证据确凿、法律适用准确、程序合法,或原告要求履行法定义务或给予特定援助无充分理由,法院可驳回诉求。存在特定情形,法院可撤销或部分撤销行政行为,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行政罚款过重或金额错误,法院可依法变更判决。

  • 行政诉讼轻口供重证据怎么判

    1909人阅读

    在行政诉讼中,裁决应依据重证据、轻口供的原则。仅凭口供而无充分证据,不能肯定被告违法;反之,证据确凿即使被告不口供,也可确认违法并处罚。证据须经法定程序核实,非法证据排除。确保司法公正透明,维护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