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绩效奖金是不是属于工资

绩效奖金是不是属于工资

时间:2024.12.24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1277人
律师解析:
绩效奖金属于劳动法中规定的工资绩效工资一般是针对岗位核心职能的绩效考核结果来确定的,一般按绩效工资基数乘以绩效考核设定的系数来确定。奖金是针对员工的特殊贡献和整体协作效果的,是根据企业、部门或项目的整体经营目标,一般以利润目标为基准达成情况,来确定奖金总额基数,再按部门贡献率和个人贡献率来逐层划分的。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违法。我国《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劳动法》没有规定工资可以压多少天。工资至少一月一发,发工资的时间必须要提前约定,且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和克扣员工工资。涉及工资的具体发放日期,主要是看劳动合同是如何约定的。......

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应当在单位注册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也可以委托律师代为仲裁。即使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是要给劳动者做出双倍工资的补偿的......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宋卓彬律师

浙江易盛扬律师事务所

宋卓彬,国家法官学院深造,浙江易盛扬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人、终身荣誉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协会法律顾问客座教授,中国商业经济联合会企业法律顾问领域特约研究员。具有近10年的法律服务从业经验。宋卓彬律师携律师团队在刑事辩护、合同纠纷、婚姻继承、房地产纠纷、群体性案件、企业法律顾问等拥有丰富的经验,率团队完成多宗复杂、重大、疑难的诉讼案件,并取得卓越的成绩。

咨询该律师
  • 农民工工资法院判决后仍然不给怎么办

    1482人阅读

    法院判决后若对方仍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可采取多种办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询被执行人存款并冻结划拨,查封、扣押、拍卖其房产、车辆等财产。还能将其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若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且情节严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被追究刑责。农民工应积极配合,提供财产线索以尽快拿到工资。

  • 怎样走法律程序讨要农民工工资

    1572人阅读

    讨要农民工工资的常见法律程序: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使其按合同或约定支付工资;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监察大队有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仍未解决则提起劳动仲裁,需准备相关证据向对应仲裁委员会申请;对仲裁结果不满,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起诉,注意劳动争议仲裁前置规定。

  • 拖欠工资劳动局多长时间受理

    1122人阅读

    劳动局收到拖欠工资投诉后,会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符合条件则登记立案查处。立案后6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复杂情况经批准可延长30个工作日。调查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劳动者对结果不满可申请复议或诉讼。从投诉到出结果约3-4个月,具体时间会因案而异。

  • 如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问题及建议

    1594人阅读

    农民工朋友若遇工资拖欠,首先要收集如劳动合同、工资收据、工作纪录等相关证据资料。之后可尝试与雇主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其会深入调查并要求雇主纠错。还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