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员工吵架被辞退有补偿吗

员工吵架被辞退有补偿吗

时间:2024.09.01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1228人
律师解析:
1、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违法辞退劳动者的,会有赔偿金,劳动者在单位每工作满一年,会有两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2、如果是非过失性辞退的,会有补偿金,劳动者在单位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如果是过失性辞退,则没有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拖欠工资一个月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该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如果超过一个月......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3、此外,劳动者在劳动合......

情况如下:1、工作十年以上辞退,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贾慈航律师

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贾慈航律师,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法律硕士毕业,主要承接婚姻家庭继承、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合同纠纷、经济纠纷、房产纠纷、损害赔偿、法律文书写作等各类诉讼和非诉业务,提供一对一专属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办案经验丰富。贾律师热心公益,曾接受《河北法制报》的采访,为老年人养老出谋划策。 我们或许不能给您温暖的肩膀,但我们能给您更理智的决定,把您的案子当成自己和家人的案子来办,为您争取更大的权益。

咨询该律师
  • 农民工工资法院判决后仍然不给怎么办

    1482人阅读

    法院判决后若对方仍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可采取多种办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询被执行人存款并冻结划拨,查封、扣押、拍卖其房产、车辆等财产。还能将其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若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且情节严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被追究刑责。农民工应积极配合,提供财产线索以尽快拿到工资。

  • 怎样走法律程序讨要农民工工资

    1572人阅读

    讨要农民工工资的常见法律程序: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使其按合同或约定支付工资;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监察大队有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仍未解决则提起劳动仲裁,需准备相关证据向对应仲裁委员会申请;对仲裁结果不满,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起诉,注意劳动争议仲裁前置规定。

  • 拖欠工资劳动局多长时间受理

    1122人阅读

    劳动局收到拖欠工资投诉后,会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符合条件则登记立案查处。立案后6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复杂情况经批准可延长30个工作日。调查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劳动者对结果不满可申请复议或诉讼。从投诉到出结果约3-4个月,具体时间会因案而异。

  • 如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问题及建议

    1594人阅读

    农民工朋友若遇工资拖欠,首先要收集如劳动合同、工资收据、工作纪录等相关证据资料。之后可尝试与雇主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其会深入调查并要求雇主纠错。还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