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醉驾精选解答 > 酒驾拘留罚款吗

酒驾拘留罚款吗

时间:2024.09.05 标签: 交通事故 醉驾 阅读:1201人
律师解析:
根据相关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醉驾免于刑事责任需要符合的条件:1、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情形是免于刑事责任的。2、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

1、如果醉驾被判处拘役的话,期限为1个月到6个月,数罪并罚的情况下不能超过1年。2、同时,醉驾在宣判前被先行羁押的,其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3、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

1、如果醉驾被判处拘役的话,期限为1个月到6个月,数罪并罚的情况下不能超过1年。2、同时,醉驾在宣判前被先行羁押的,其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3、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酒后驾驶罚款多少

    徐宁律师

    喝酒后驾车,如果不构成醉驾,即酒精含量低于80mg/ml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酒驾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播放量:1379 2022-06-07
  • 醉驾是怎么界定的

    徐宁律师

    醉酒驾车的标准是,车辆驾驶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等于或超过80mg/100ml。此处的酒精含量是指,车辆驾驶人员在呼气酒精含量检验,或血液酒精含量检验中测得的酒精浓度。若车辆驾驶人员拒不配合呼气或血液酒精含量检验,可以以其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被动探测到的呼气酒精定性结果,作为醉酒驾车的依据。

    播放量:1432 2022-06-07
  • 酒后驾驶会被执法机关罚款多少

    徐宁律师

    喝酒后驾车,如果不构成醉驾,即酒精含量低于80mg/ml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酒驾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至二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播放量:689 2022-06-07
黄俊儒律师

四川启道律师事务所

人傻、话不多!善于帮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人很踏实,不浮夸,很中肯实诚!

咨询该律师
  • 保险公司怀疑酒驾怎么确定

    1082人阅读

    保险公司怀疑驾驶人酒驾时,确定方式多样。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报告是重要依据,若认定酒驾则明确问题;常用呼气式酒精检测,结果达标可作证据;血液酒精检测最准确,超标即确定酒驾。此外,还会调查事故现场,综合各类证据判断。有疑问时可能要求被保险人配合进一步调查或提供相关证据,判断极为谨慎。

  • 酒驾撞伤人逃逸事故怎么处罚

    1163人阅读

    酒驾撞伤人后逃逸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酒驾本身违法,依酒精含量等情况肇事者面临拘役和罚金。撞伤人逃逸属交通肇事逃逸,处罚更重,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者还需承担伤者民事赔偿责任。总之,此类行为后果严重,不可心存侥幸。

  • 醉驾撞车要多久才处理

    1791人阅读

    醉驾撞车案件处理流程:事故发生后交警立即开展现场勘查、检验鉴定,一般10天内完成,需进一步检验鉴定可能延长至60天。之后案件转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期限1个月到1个半月。检察机关公诉后法院开庭审理,一般2个月到3个月。具体时间受案件复杂程度、证据收集等影响,有补充侦查情况还会延期,整个过程可能需数月。

  • 酒驾出现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1404人阅读

    酒驾肇事逃逸性质恶劣,逃逸方需承担事故全部责任。酒驾不只是交通违法,会被吊销驾照、追究刑事责任。因酒驾致一人以上重伤且负主责或全责,以交通肇事罪处罚,刑期不等;逃逸或情节恶劣处罚更重,因逃逸致人死亡处罚尤甚。此行为要面对民事赔偿与刑事处罚,切莫侥幸,应遵守交规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