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子女抚养精选解答 > 月入6000抚养费按照多少比例给?

月入6000抚养费按照多少比例给?

时间:2024.10.21 标签: 婚姻家庭 子女抚养 阅读:1051人
律师解析:
1、抚养费工资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2、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3、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4、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监护人权利和义务是:1、权利包括教育权、抚养权、保护权、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的权利等;2、义务包括法定监护人应当对被监护人承担抚养、教育、保护,对被监护人承担保管......

需要支付。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

是可以的,判刑并不影响对抚养的争取。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离婚后不给抚养费会坐牢吗

    万鹿勇律师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不给子女抚养费不至于坐牢,但是可以向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播放量:311 2022-06-09
  • 夫妻离婚孩子抚养权的判定标准

    易轶律师

    如果孩子2周岁以下的话,抚养权会归由女方抚养;如果孩子年满8周岁,则会参考孩子的意见。孩子2到6周岁,此时抚养权参考的因素最多,建议您收集平时您照顾孩子更多,您的经济条件优于对方,工作稳定性更强等证据证明您的抚养条件优于对方。

    播放量:777 2022-06-09
  • 指定监护人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刘双律师

    指定监护适用的条件是监护人对承担监护责任有争议。争议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是后一顺序的人不同意由前一顺序的人担任,或同一顺序的人相互争着要当监护人的。

    播放量:307 2022-06-09
彭艳军律师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

共产党员,曾在中院工作,擅长疑难复杂案件。《北京日报》《华夏时报》等点评专家,北京电视台《第三调解室》《向前一步》《律师帮帮忙》等栏目调解嘉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阅人无数,洞悉人性,多谋善断,虑无不周,识时通变,出奇制胜。

咨询该律师
  • 二婚宝宝五个月离婚怎么办

    1783人阅读

    二婚宝宝五个月大面临离婚,关键要考虑抚养权与抚养费。抚养权以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哺乳期通常由母亲抚养,若母亲有不利因素,父亲可争取。不直接抚养方要支付抚养费,数额一般为月总收入20%至30%,特殊情况可调整。此外,双方要协商财产分割,协商不成可起诉,处理中要优先保障孩子利益。

  • 离婚男的要给多少抚养费

    1178人阅读

    离婚后男方应支付的抚养费数额至关重要,主要依据子女实际需要、男方负担能力、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确定。通常按男方月总收入的20%至30%给付,无固定收入则参照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不超50%。数额经法院判决或双方协商,男方经济状况重大变化可请求变更,一切以保障子女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为原则。

  • 没结婚有孩子抚养要到几岁

    1204人阅读

    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抚养责任通常到其年满18周岁,此时子女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独立生活。但子女年满18周岁仍接受高中及以下教育,或因非主观原因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父母仍有抚养义务。父母就抚养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时,法院会依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裁决,实际情况需综合考量,体现法律严谨与对子女权益的兼顾。

  • 父母离婚后如果女方放弃抚养权怎么办

    1789人阅读

    父母离婚女方主动放弃抚养权,需在离婚协议清晰约定相关事宜。女方虽不能直接抚养子女,但抚养义务不会消失,要按时足额支付抚养费。抚养义务法定,不会因放弃抚养权免除。女方还有探视权,可协商探视时间、方式维系亲子关系。若有抚养争议,先协商,协商不成可起诉,女方仍需依法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