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因为疫情放假工资怎么算?

因为疫情放假工资怎么算?

时间:2024.09.06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1069人
律师解析:
因为疫情放假的,工资的计算如下:
1、停产停工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
2、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按照当地的相关规定发放生活费。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员工突然离职的,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克扣工资,应当按双方所约定的来进行结算工资,并及时支付到位。 根据法律规定,在劳动合同内,劳动者不论是履行法定的离职手续后离职,还是......

七天试用期没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1、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2、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申请劳动仲裁; 4、向法院起诉。 具体如下: 一、劳......

押工资不符合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因此,公司扣押工资、拖欠工资不发放......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杨向东律师

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

杨向东律师,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部。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现任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行政与医疗法律事务部执业律师,从业以来,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现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团队成员 擅长各类医疗纠纷,合同事宜,交通事故,刑事辩护等,凭借多年的多次参与大型专项法律服务项目,始终秉承认真、严谨、高效和专业的服务理念,同时多次参与社区普法活动为当事人提供高水准的法律服务,受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咨询该律师
  • 解除合同怎么赔偿,加班费算吗

    1422人阅读

    解除合同赔偿取决于合同约定与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过错致合同解除,劳动者有权获按工作年限计算的经济补偿。加班费是否计入赔偿,依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判断。合同明确加班费含在工资且解约与加班费无关,一般不计入;因单位未按时支付加班费等致解约,劳动者可主张含加班费的补偿,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保障权益、避免纠纷。

  • 欠工资没能及时还款判刑多久

    1656人阅读

    单纯拖欠工资未及时还款属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但通过转移财产、躲藏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或有能力却故意不支付且数额较大,经政府责令仍不支付,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会被判刑及处罚金。单位犯罪对单位和相关人员处罚。未造成严重后果且公诉前支付报酬并担责,可从轻或免除处罚。

  • 拖欠工资一万多起诉有效吗

    1092人阅读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一万多,劳动者起诉有效。起诉是重要维权方式,过程中需准备劳动合同、工资条等充分证据,这是成功关键。法院会依法审理判决,若单位确有拖欠行为,会判其支付工资及可能的违约金、赔偿责任。起诉耗时间精力,建议先协商调解,无果再起诉,也可咨询律师维权。

  • 老板欠工作工资不给怎么办

    1605人阅读

    遇到老板欠工资,首先要与老板心平气和沟通,表明应得工资及困扰以协商解决。若沟通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其会调查督促支付;也能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准备好劳动合同等工作证明材料并按程序提交,配合工作。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起诉,要冷静积极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