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赔偿精选解答 >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时间:2024.03.02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赔偿 阅读:926人
律师解析: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为从法律上确定和判断国家应否承担法律责任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与标准,它对于确定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及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无论行政机关在作出职权行为时有无过错,只要其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且因此给相对人造成损失,就应承担赔偿责任,而不管其主观上有无过错。
法律依据:
《国家赔偿法》第二条
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行政赔偿可以调解。依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对行政赔偿有异议时,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和申请人可以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提起诉讼。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

行政赔偿不需要另案处理。另案处理多存在于共同犯罪案件,更准确、完整表述应是另行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赔偿义务机关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期间,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要去。人民检察院国家赔偿工作办公室统一办理检察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刑事赔偿案件、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提出重新审查意见的案件,以及对人民法院行政赔偿判决、裁定提出抗诉......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错误刑事拘留可诉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行政赔偿案件中,申请人和责任机关需各自提供证据支持其主张。若行政拘留或限制自由措施导致公民死亡或失能,责任机关须证明其行为与此无直接因果关系。受害公民或其代理人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申请人需证明遭受错误拘留,责任机关则需反证无因果关系。错误的刑事拘留可通过行政赔偿诉讼维权,双方均需承担举证责任。

    浏览量:1226 2024-07-06
  • 刑事拘留谁诉讼谁赔偿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一条的明确规定,在涉及公民遭受刑事拘留事项时,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确有必要进行国家赔偿,那么实施拘留举措的政府机关将作为赔偿义务的主体。因此,可以确定,正是那个实际制定并执行拘留命令的政府机构,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赔偿责任。

    浏览量:1033 2024-07-05
  • 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哪个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机构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如侵犯公民、法人权益致损害,应依法承担补偿责任。"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特指那些依据法律肩负赔偿审查、决定与诉讼职责的各级行政机关,负责处理赔偿申请和支付赔款。

    浏览量:1426 2024-07-01
邵如阳律师

江苏联盛(上海)律师事务所

邵如阳律师(18994700001 )合伙人律师, 办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刑事案件 执业前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高速管理处多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作风稳健 从业以来成功代理多起重大知识产权类侵权案件,银行经济类案件等诉讼案件 上百起刑事案件

咨询该律师
  • 申请行政赔偿的申请书交给谁

    1166人阅读

    申请国家赔偿需向管理部门提交,或附在行政复议、司法诉讼中。申请人应准备详尽申请书,包括受害者个人信息、法人或组织基本信息、明确赔偿请求及事实依据、申请日期。务必完整、准确填写,以便顺利处理赔偿事宜。

  • 行政官司打赢了,赔偿不支持怎么办

    1265人阅读

    行政诉讼胜诉但未获赔偿时,可尝试磋商解决方案,通过友好协商和互相体恤需求达成妥善协议。若磋商无果,可选择调解方式,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明确责任。若仍无法解决,可通过法律诉讼途径,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审查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

  • 行政赔偿起诉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1085人阅读

    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于提起诉讼时限方面的明确规定,针对涉及到行政赔偿请求的案件,如果行政机关在收到相关申请后的两个月时间内未对其应尽之法定职责进行处理,则相关方当事人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在知晓或应该知晓有关行政行为作出之日开始算起,诉讼时限也不得超过六个月。

  • 侵犯财产权案件的行政赔偿范围是多少

    1554人阅读

    行政赔偿在侵犯财产权案件中,赔偿范围主要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恢复原状。其中,支付赔偿金是最主要的赔偿方式。同时,根据受损财产的性质和程度,赔偿义务机关还需考虑返还被非法占有的财产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原状,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