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纠纷精选解答 > 现行企业工伤包括什么形态

现行企业工伤包括什么形态

时间:2024.02.22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纠纷 阅读:910人
律师解析:
根据损伤原因划分,工伤事故类型可以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窒息以及其他伤害;根据伤害程度,工伤事故可以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轻伤事故是指一般伤害不太严重,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职工债权不需要申报。因为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公司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

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待遇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应当去该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请求裁......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待遇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应当去该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人力资源和社保局......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裁员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企业不得对特定劳动者进行裁员: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未经检查或疑似职业病者;已确诊职业病或因工致残丧失能力者;病假或非工伤疗养员工;孕期、哺乳期女性;在本单位服务满15年距退休5年内的员工。此外,如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不得擅自裁员。

    浏览量:1090 2024-07-03
  • 劳动仲裁调解会电话通知录音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政府职能部门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协同工作和电话通讯解决争端,一般不主动录音,除非特殊情况。录音并非改变事实的工具,仅作为纠风调解等活动中的证据保障,确保事实真实性。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参与并可能记录电话对话,旨在预防事后事实被篡改,维护公正。

    浏览量:1402 2024-07-03
  • 超龄劳动者非法用工伤亡,法律咋适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与单位形成劳务关系,丧失劳动法主体资格,工伤或职业病保障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失效。非法用工中退休人员意外伤害不适用《一次性赔偿办法》。

    浏览量:807 2024-07-03
李雅丽律师

广东深腾律师事务所

专业律师团队,满足当事人不同需求,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专注,专业,高效利用法律的武器尽可能的保卫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咨询该律师
  • 如何追讨工伤保险费的纠纷

    1532人阅读

    针对此类情况,首先尝试友好协商;若协商无果,可求助于调解委员会。若调解仍不满足双方,一年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满,当事人可在收到仲裁书后15日内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保权益得到法律保障。

  • 律师如何参加工伤保险业务

    1119人阅读

    律所律师有权申领工伤保险,但需符合当地法规。工伤保险由政府设立,为职业伤害和职业病提供补偿。申请条件包括:有效劳动合同、证明伤害与职业相关、医疗证明及遵守法规。律师需提交完整资料,如申请表和证明文件,以确保申请成功。

  • 借调期间发生工伤由哪一方承担

    1530人阅读

    在借调期间,员工若因执行任务遭遇意外伤害或死亡,原雇主应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原雇主有义务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保障员工权益,减少经济损失。未购买保险的原雇主也需承担法律责任,使追责更明确便捷。

  • 工伤单位30内延期符合条件吗

    1393人阅读

    当职工因事故或职业病需认定工伤时,单位应在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如遇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经说明并获批准,可适当延长申请时限。这确保了工伤认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护了职工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