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夫妻债务精选解答 > 债权人死亡,其妻子可不可以向债务人讨债

债权人死亡,其妻子可不可以向债务人讨债

时间:2024.09.16 标签: 债权债务 夫妻债务 阅读:1489人
律师解析:
债权人死亡其妻子可以向债务人讨债。因为如果该笔债务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妻子当然有权讨要。即使不属于共同财产,妻子作为丈夫的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丈夫的遗产,这笔债务就属于遗产的一部分,继承后妻子也有权讨要。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离婚案件中的债务问题的处理:1、对于双方当事人均认可的债务,基本上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一方愿意承担的,就视为其对自己权利的放弃,法院会尊重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原则,判决由其承......

一般与女方没有关系。按照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

离婚时伪造夫妻债务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1、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2、离婚后,发现一方离婚时有伪造夫妻债务的行为的,另一方可......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夫妻单独债务有哪些呢

    姜远波律师

    夫妻单独债务有:男女各自婚前所负的债务;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除外;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济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等等。

    播放量:785 2022-06-07
  • 离婚时怎么分割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

    徐炜律师

    如果是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一方婚前的债务、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个人债务。

    播放量:1122 2022-06-07
  • 债务转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谢俊生律师

    1、债务转让必须是有效的债务,债务有效存在是债务承担的前提。2、债务转让中被转移的债务具有可移转性,不具有可移转性的债务,不能够成为债务转移合同的标的。3、债务转让涉及的第三人须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就债务的转让达成合意。4、债务转让须经债权人同意。

    播放量:1413 2022-06-07
周建飞律师

江苏渟泓律师事务所

周建飞,江苏渟泓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2003年开始执业,曾任区律协知产委副主任,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取证、诉讼及专利无效宣告口审代理等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从业十多年年来,办理知识产权、债权债务,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领域的近千件案件,担任多个公司的法律顾问,工作作风严谨踏实,为人诚实守信,办案经验丰富。

咨询该律师
  • 离婚信用卡算欠款吗

    1128人阅读

    离婚时信用卡欠款的认定需根据具体情形判别。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经营产生的欠款,如支付家庭花销、买共同房产等,通常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双方负责偿还;一方个人消费且未用于共同生活的,一般为个人债务,由其自行偿还。离婚诉讼中双方需举证,法院依实际情况认定判决,要具体分析以公平处理。

  • 分居期间的债务问题怎么解决

    1277人阅读

    夫妇分居期间债务问题,若款项用于维护婚姻关系的共同生活支出、共同生产经营或双方共识产生的为共同债务,夫妇共同承担还款义务;若一方以个人名义背负且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求,或因违法犯罪产生的债务,则不是共同债务,由负债方独自偿还。

  • 分居期间的债务问题有哪些

    1082人阅读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负债若未用于共同生活开支、生产运营或未经双方协商,视为个人责任。但债务若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即使夫妻分居也可能判定为共同债务,如分居时一方为子女教育承担费用就可能被视为双方共同责任。

  • 离婚后对于债务有异议怎么办

    1448人阅读

    离婚后对债务有不同意见,可从以下方面处理:先明确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若是共同债务有意见可收集债务用途、借款合同等证据证明不应双方共担;若被判定为一方个人债务,另一方无需承担,但要提供充分证据。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诉讼,法院依证据和法律判定债务承担,要依实际情况通过合法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