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补偿标准精选解答 > 2025年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

2025年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

时间:2024.09.30 标签: 征地拆迁 补偿标准 阅读:939人
律师解析:
1、使用国有农(林、牧、渔)场土地,参照农(林、牧、渔)场所在乡(镇、街道)的区域(区片)征地补偿标准执行,农(林、牧、渔)场周边有多个区域(区片)的,按周边区域(区片)的最高标准执行。
2、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新旧征地补偿标准的衔接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妥善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确保新征地补偿标准顺利实施。各市、县征地补偿标准,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制订,并根据国家规定和各地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各市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调整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其他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标准,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后执行,调整周期与征地补偿标准调整周期相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标准,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各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特殊地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至少三十日,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办理补偿登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测算并落实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签订协议;个别确实难以达成协议的,应当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
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看具体情况定。​公租房拆迁涉及的是地方性的补偿政策,法律规定不统一。具体是给安置房还是给货币补偿,货币补偿标准都需要等政府公布了补偿方案才可以确定。......

利益如下:1、房屋补偿费,也就是房子本身的补偿;2、装饰装潢补偿,也就是室内外装修补偿、像吊顶、地板、包门窗、墙纸、涂料、墙砖、吊灯、洗手池、马桶、灶台等等;3、附属物补......

小产权房拆除有没有拆迁补偿,各地做法不一,建议积极与拆迁人协调处理。由于根据现行法律和政策,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不得购买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因此买卖合同归于......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徐晓倩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徐晓倩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土地一级开发与流转法律事务部主任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 北京律师协会会员 北京破产法学会会员 执业年限:10年 专业领域:诉讼、仲裁法律服务、行政诉讼、房地产建筑工程法律事务、征收拆迁等

咨询该律师
  • 土地征收补偿款家庭成员怎么补偿

    1664人阅读

    土地征收补偿款按家庭成员实际权益分配,以家庭为单位计算补偿,成员需具合法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分配时考虑成员对土地贡献、生活依赖程度等。户口在本村且长期居住、履行义务的成员应享补偿份额,特殊情形如出嫁女按规定和政策明确权益。成员可协商分配,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 征地补偿款没到位可以征地吗

    1607人阅读

    征地补偿款未到位一般不能征地。相关法律规定,征收土地应给予公平合理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及长远生计。需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各项费用并安排好社会保障费用后,方可征地。若补偿款未到位,征地可能违法,农民有权拒绝,还可通过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权。

  • 土地补偿款可以分割吗

    1219人阅读

    土地补偿款通常可分割。若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按双方贡献等因素分割;若依据集体成员身份获取,归集体成员共有,内部可协商分割方式;针对某一被征地农户的补偿款,原则上由该农户享有,一般不能分割。具体分割要结合当地政策、补偿款性质及法律规定,有争议可协商或诉讼解决。

  • 修公路占用老百姓土地如何赔偿

    1161人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规规定,修公路占用老百姓土地的赔偿包含土地补偿费(该耕地被征前三年平均年产值六至十倍)、安置补助费(按安置农业人口数算,每人标准为被征前三年平均年产值四至六倍,每公顷最高不超十五倍)、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按实际损失补偿)。赔偿受多种因素影响,由县级以上政府组织实施以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