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合伙联营精选解答 > 合伙企业解散的情形都包括哪些?

合伙企业解散的情形都包括哪些?

时间:2024.09.11 标签: 公司经营 合伙联营 阅读:883人
律师解析:
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
1、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
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6、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法律依据:
《合伙企业法》,第八十五条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
(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二)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三)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四)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
(五)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六)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限制规定为:1、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2、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3、公司董......

1、除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或全体股东另有约定外,召开股东会应提前15日通知各股东并取得各股东的收到回执,因本次增资属公司重大事项,需注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以免因程序......

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一)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二)有限合伙企业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合伙人设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三)有限合......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合伙公司有什么特征

    彭彦林律师

    1.合伙企业由各合伙人组成。2.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3.合伙人共同出资。4.合伙人共同经营。5.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6.合伙人共享受益。

    播放量:788 2022-06-09
  • 合伙开公司如何确定法人

    刘婉芬律师

    公司法人代表一般由公司的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担任,法定代表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不能具有因经济犯罪未过限制期。法定代表人应该由一个确定的自然人担任,不得由董事会或者经理班子集体行使法定代表人的职权。

    播放量:1113 2022-06-07
  • 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有哪些

    刘婉芬律师

    1、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3、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播放量:1414 2022-06-07
张雄涛律师

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

张雄涛律师,中共党员,北京风展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副书记、执行主任。具有律师、美国注册法务会计师、高级企业合规师等资格。现任北京市东城区律师协会代表,东城区律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代理的李某诉天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荣获2019—2021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 张雄涛律师自执业以来,在金融证券,税务,合同,债权,公司等民商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经验。

咨询该律师
  • 合伙合同纠纷被告应该怎么应诉

    1432人阅读

    被告应对合伙合同纠纷需做好以下几点:认真研读起诉状明确争议焦点;精心收集合同文本、付款凭证、通信记录等证据;按时提交答辩状,有条理回应、反驳原告诉求;准时参加庭审,积极陈述意见、展示证据;认真质证原告证据,指出瑕疵;法庭辩论围绕焦点,用法律知识表达观点;遵守判决,不服则在规定期限按程序上诉。

  • 合伙人投资没有签合同有效吗

    1805人阅读

    合伙人未签合同,在有实际出资及相关证据证明合伙关系时,投资仍具法律效力。但从实际看,签订书面合同更稳妥,它能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有效避免后续经营纠纷。若没合同发生争议,举证责任重,维权不便。因此,为避免风险、保障利益,合伙时建议尽量签书面合同。

  • 退伙的责任承担法律规定有哪些条件

    1240人阅读

    在商界活动中,退伙行为分为自愿因素和法定因素导致的退伙。自愿退伙包括协议退伙(按合伙协议条款操作)和通知退伙(不影响事务执行且提前通知);法定退伙有当然退伙(因法定特定事项如离世、丧失偿债能力等)和除名退伙(合伙人严重过失被除名)。退伙人对退伙前债务担无限连带责任。

  • 合伙开店不想干了退股咋退没有合同

    1771人阅读

    在无书面或口头协议时,退出合作关系需依法规和实际运营状况确定。要与其他伙伴深度交流协商,明确退出决定,商讨退出金额、方式、时间等。退资请求或引发企业资产清查,有利润可按规定或出资比例分享,亏损或担责。协商无果可搜集证据起诉,但诉讼程序繁琐耗时且有费用。